地方新闻

福建南安市谱写水土流失治理“奏鸣曲”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1-08-3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1794150685.jpg

南安市双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土流失治理便是这一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南安市将水土保持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机制上注重加强组织领导,治理上注重因地制宜,预防上注重监督落实到位,不断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向纵深发展,水土保持工作呈现出“面积减少、强度下降”的局面,水土流失面积从2015年的47.79万亩减少到2020年的35.88万亩,水土流失率也由2015年的16.05%下降到2020年的12.05%,下降了4个百分点。

  当前,南安市以“两溪一湾”为干、“河长制”为枝、水土流失治理为叶,干壮、枝秀、叶绿的生态发展新格局已经初具雏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南安路径”正在武荣大地上展现开来。 

  机制上注重加强组织领导

  水土保持工作有序推进,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机制保障。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南安市以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为主要抓手,将工作引向深入。“该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统筹协调工作”南安市水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该市还及时制定出台《2019-2020年加强水土保持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从政策、资金、要素保障等多个方面着手,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同时, 南安市组织专业力量编制水土保持中长期规划,广泛深入一线调研精准摸清家底。在这基础上,建立项目储备库,积极对接争取上级的项目和资金,并针对性采取措施实行分类治理,让水土治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治理上注重因地制宜

  有了一整套工作机制的强力保障,南安市将多措并举推动水土流失治理与扶贫开发、污染防治、乡村振兴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春日清晨阳光明媚,在官桥镇漳里村双溪流域,处处可见清澈见底的溪水里有小鱼成群游动,溪畔繁花似锦,红色的慢道沿溪铺开,不远处还筑起了拦水坝,建起了生态公园,一幅人水和谐的唯美景象。这是去年开展的南安市双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总面积达45.77平方公里。如今工程建设完工,保护了附近1000多亩农田,受益群众达4000多人,还成为蔡氏古民居的配套旅游景点,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像这样的项目,正是南安市水土治理从传统的单一治理转向综合治理的最佳诠释。对南安来说,生态与民生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仅仅是茶园的坡改梯、崩岗治理、封山育林,更可以是亲水平台、生态公园、道路建设和小流域治理。”南安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本着这一治理思路,越来越多生态项目如雨后春笋在南安市各地涌现。在蓬华镇、翔云镇、向阳乡、眉山乡“四大山头”,按照“山顶戴林帽涵养水源、山腰绑茶园发展经济、山脚穿林草固岸护堤”的要求对生态茶园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使733.33多公顷“三跑”茶园变成“三保”茶园;结合矿山集中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包的实施,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土地整治利用等系统性治理措施,有效地减少、减轻水土流失危害;金淘镇深辉村、向阳乡卓厝村、码头镇杏东村等山区村在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的同时,围绕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大力实施封禁造林,建设生态护岸和引水渠等,有效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预防上注重监督落实到位

  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要综合治理,更要源头预防。近年来,南安市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方针,将升级监测手段、强化执法力度、强化项目审批等多方面工作做精做实,确保监督执法水平稳步提升。据统计,2020年以来,南安市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55件,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400.5256万元,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及水土保持监督检查53次,出动执法人员112人次,发出整改通知书 7份,有效打击和制止1起恶劣违法违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南安市率先在全省开展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试点工作,通过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系统,发现疑似违法项目,有的放矢开展巡查,全面从严查处生产建设活动中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2020年以来已先后发现疑似违法违规图斑25个,相关经验做法在泉州市各县(市、区)进行推广和应用。

  (福建省水利厅水保科技处 供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