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二〇二五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后,多地签约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交易,金额超亿元—— 建立水土保持投入循环机制稳健起步

本报记者 迟诚

  2025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提出,完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探索建立水土保持投入循环机制。

  方向明确,落地有声。1月17日,山东成交一批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交易金额1158.2万元。1月18日,北京首批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2169万元。1月18日,甘肃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额达1.1056亿元,是目前黄河流域最大一笔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交易……接二连三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呈现出锐意改革新气象,建立水土保持投入循环机制起步稳健。

  改革创新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加速

  过去一年,水土流失治理带来的绿水青山正加速向金山银山转化。

  2024年3月,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在浙江安吉成功签约,为全国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树立了样板。

  “生态产品需要有人买单,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安吉县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其转化技术负责人王懿祥说,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让水土保持无形的生态价值变现落地,探索出一条将水土保持工作产生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可行路径。

  2024年10月,水利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实施《关于建立健全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核算方法、转化路径和支持政策等。

  2024年,浙江、江苏、江西、湖北、广东等10个省份及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19条小流域生态产品转化交易,金额近10亿元。宁夏、陕西、广西、贵州等14个省(自治区)及黄委,开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交易量77.5万吨,金额3078万元。

  一笔笔交易的背后,是水土保持生态价值“变身”真金白银的改革创新。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有关负责人认为,水土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转化为经济收益,将进一步激发当地政府、企业和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为水土保持提供了持续的内生动力。

  “‘首单’之后,我们积极总结经验,多元化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中心副主任陈天林介绍,甘肃正结合实际推进水土保持新增碳汇、淤地坝新增耕地、经济林新增产出、文旅融合提升等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将推出一批具有甘肃特色的交易实践案例,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甘肃经验。

  两手发力

  保障治理投入可持续性

  2024年,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延续良好态势,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4万平方公里。

  成绩固然可喜,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水土流失防治成效还不稳固,防治任务仍然繁重。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提升水土流失治理能力和水平,迫切需要拓宽水土保持领域资金筹措渠道。

  水利部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两手发力”。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继续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逐步推动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健全完善水土保持多元化投入机制。

  2024年9月,水利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工程项目类型、受益方式和政策支持。其中就包括支持企业开展生态产品开发、产业发展活动等,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程在旅游、康养、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建设中的多重功能和综合效益,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

  2024年,在顶层设计定调、基层实践探路的共同作用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遍地开花,方式多样。除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之外,安徽定远坡耕地治理纳入耕地占补平衡,交易新增耕地指标16.28亩,收益207.96万元。浙江率先上线土石余方资源匹配利用数智平台,首例匹配78.6万立方米,为企业节约成本近1亿元,实现“水土流失治理源头减量,生产建设项目取土有源”双赢。全国首单侵蚀沟治理新增耕地交易落地辽宁抚顺,167万元交易资金主要用于侵蚀沟治理等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及管护。

  这些交易是水土流失治理领域“两手发力”的重大突破,也是水土流失治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从根本上保障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可持续性。

  赋能发展

  促进多方合作多方共赢

  “谁投资、谁受益;谁拥有、谁受益;谁经营、谁受益”,这是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收益的分配原则。明确的规则让交易链条的各个主体都能清晰认识到投入与回报的关联,激发投入水土保持事业的热情。

  从目前已经成交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来看,都是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为实现路径,全过程统筹考虑相关方的利益,保障投资主体、经营主体、所在区域集体组织和村民权益,同时反哺所在县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或水土保持功能巩固提升。

  一方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个主体,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另一方面,交易实现了生态得绿、企业获利、百姓受益等多方共赢,也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塑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注入了新的动力。

  探索建立水土保持投入循环机制开局良好,任重道远。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继续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不少于400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2万平方公里以上,同时推进碳汇交易,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侵蚀沟治理等新增耕地指标交易等,着力培育形成水土保持监管治理新质生产力。


日期:2025-03-06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打印本文章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