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要闻

陕西省“长治”七期工程秋冬治理呈现六大特点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近日,陕西省水保局组织人员深入工程建设第一线,对全省“长治”七期工程进行督促检查,详细了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检查显示今年项目区各地决心大,思路清,动工早,行动快,设计精,重实效,呈现出六大显著特点。
一、认识明确,思路清晰
     各级党委、政府把长治工程建设作为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来抓,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略阳县把长治七期工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农业稳县”战略的重要举措,由一把手县长担任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调整充实办公室技术力量。商南县政府与项目区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定领导、定工程、定工期、定奖惩,包质量、包进度的“四定二包”责任制。丹凤、山阳、宁强、镇巴等县书记、县长多次到工程现场调研,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县级领导和部门、乡镇、村组干部捆在一起。省、市、县三级水保部门分级负责,技术指导,督促检查,跟踪服务,保证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二、因地制宜,重点突破
    各地在今年“长治”工程建设中,不断更新观念,坚决贯彻新一期长治工程建设新思路,坚持在合理划分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基础上,集中治理生产用地,由对应治理向条件建设转变。宁强县以流域组建规划设计组,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小流域认真勘察,充分尊重群众的愿望,优化方案。白河县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流域治理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与群众增收结合起来,与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反复征求群众意见,经过从下到上,从上到下多次修改,直到科学合理才动工。商南县根据流域石料奇缺的特点,总结去年修造土坎梯田经验,大力兴修土坎梯田,今年采取购置打夯机,改装挖掘机破碎锤等措施,强化筑坎。集中修建茶梯,建设经济示范园。丹凤县在继续抓好溪沟整治的同时,更加突出坡面水土综合治理,兴修石坎梯田,科学配套坡面水系,配套标准化入户生产道路,解除群众后顾之忧。
三、创新机制,强化管理
    今年以来,各地不断探索农村税费改革后工程建设的组织形式,首先对设计中的工程量进行分类,将适合群众自己干的和适合专业队干的分开,其次算清补助资金和缺口,通过“一事一议”程序形成决议,最后按照任务和费用的划分分头实施。山阳县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工地,算好工程移动土石方量、投工量、建设时间“三笔帐”,制定工程建设“五定”方案,与乡镇签订建设合同,由乡镇组织实施。宁强县采取“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即水保站、项目乡镇、村组和施工队三方,形成既分工又合作,齐心协力抓长治工程的建设局面。镇巴县采取开工前与各施工队伍签订了工程建设承包合同书,定任务、定质量、定安全、定效益,对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由于新机制的确立,各地在工程建设中普遍采用大型机械投入工程建设,降低了群众投工强度,采取群众投劳和专业队伍施工相结合方式,不断推进项目建设向良性循环发展。同时为进一步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各地在每条流域治理现场组建指挥部,技术干部长期蹲点,随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四、依靠科技,狠抓质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各地在项目建设中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打造精品促全局。凤县不断深化科技承包负责制,搞好技术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在经果林建设上,组织专业队,统一标准,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采用花椒、苜蓿护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略阳县在实践中继续改进水泥预制件筑坎技术,降低建设成本,在坡面水土整治中改变了以往先修地后配套设施的做法,提前兴修生产道路和排水渠系,有效利用了季节时间差。丹凤县在溪沟整治中设计科学,修建小型谷坊30座,抬高河床基准面,解决河堤掉根问题,不断提高工程效益。实施生态修复的南郑县、留坝县利用有限资金,应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整治塘堰,建设拦沙坝,推广科学种茶技术,受到群众欢迎。
五、倾力筹资,厉行节约
    各地在严肃资金使用的同时,切实把长治工程建设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一方面,各项目区严格按照省局年初下达的任务计划,提早制定详细的资金筹措方案,争取匹配资金,协调匹配项目。汉中市将市财政匹配资金及时下达,解了各县燃眉之急。商南县从县财政、水利等部门调剂50万元。略阳县由县水保部门提供证明,施工队向银行贷款。山阳县采取从水保局筹集30万元,工程所在乡镇贷款,林业局提供所需苗木。白河县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将县林业、农业、扶贫、交通等部门的项目与“长治”工程进行资金捆绑,整体推进工程进度。另一方面,各地采取制定更加详尽的工程承包合同,明确施工方的责任,压缩蹲点人数的方式节省开支。商南、丹凤等县年初发出通知,由项目区乡镇申报项目,发挥乡镇积极性,调动各方力量,筹集资金,确保工程质量。
六、推行公示,民心所向
    各地严格按照新一期长治工程建设要求,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投工承诺制,积极推行重点工程招投标制。宁强县对水保重点工程采取项目公示、动员施工单位参与竞争、组建考评小组、公开考评和签订合同五个步骤,最大限度地提高公众知情权,调动群众监督权,确保工程质量。镇巴县为了把“长治”工程建成“阳光工程”,采取实地核准治理范围,治理村组,治理措施、治理面积、质量标准、竣工期限、资金补助标准和方式,群众劳动力投入等情况,在项目建设村组张榜向群众公示,并在项目村广播站广播。商南、山阳、白河等县都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项目责任人一并公示在小流域治理现场,让群众心中有数,接受群众监督,社会反响良好。由于群众有了一本放心帐,解除了村组干部后顾之忧,在今年的村委会换届中,奋战在长治工程建设现场的候选村组干部均当选村委主任。长治工程已经真正成为当地的“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陕西省水土保持局  潘宣)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