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要闻

山西省临汾市大力实施生态修复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目前,山西省临汾市17个县(市、区)全部出台了有关生态修复的政策文件,实现了在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区全封全禁,在非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区轮封轮牧,通过以建促封、以改促封、以调促封、以移促封、以规促封,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的生态修复工作,实现了与畜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拦泥增地、稳产高产。汾西、吉县、隰县三县在实施生态修复中,依靠迅速发展且有历史基础的淤地坝建设,大力发展坝系农业,促进退耕封禁区群众坡改梯、旱改水,农田下川、林草上山,创造条件,“以建促封”。其中汾西县建成稳产高产的沟坝地5.65万亩,解决了农民的基本粮食需求,促进了退耕还林还草,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永和、安泽两县畜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在实施生态修复中,加大畜种畜群改良力度,增加奶牛肉牛养殖数量,发展集约化养殖产业,稳定增加群众收入,从而实现“以改促封”。蒲县、襄汾通过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草产业,减少因实施封禁给群众造成的损失,“以调促封”。蒲县有近10万只绒山羊和3万余头黄牛,畜牧业收入占到全县农业总收入的30%。在实施生态修复中,蒲县在轮封轮牧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舍饲圈养,并鼓励企业家投资兴办养殖业,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办法带动群众发展畜牧业。实施生态修复四年来,全县共扶持拨付小尾寒羊和优质肉牛专项资金400余万元,建起了小尾寒羊繁育基地、优质肉牛繁育基地、奶牛养殖基地,发展尾寒羊1.3万只、优质肉牛和改良黄牛2.7万头,实现了生态修复和畜牧业的“双赢”。乡宁、吉县结合小城镇建设规划,通过实施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工程使农户走出恶劣的生存环境,减少人为活动的破坏,“以移促封”,其中乡宁县移民1万余人。与此同时,多数县区通过强化政府行为,制定政策法规,落实目标责任,明确奖惩办法,“以规促封”。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