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03~200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7月6日至13日,水利部组织验收组,由水土保持司助理巡视员佟伟力任组长,对江西省2003~200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组从我省6个项目实施县(区)中抽取了修水、德安、临川和金溪等4个县(区),采取内业与外业相结合,听取项目区自查自验汇报,审验财务账目和其它有关文件资料,野外抽验图斑,听取群众意见和了解相关情况等办法,对项目区的规模、质量、效益进行了总体查验。通过验收,验收组对江西农发水保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验收组认为,江西省较好地完成了农发水保计划治理任务。项目区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66.68km2,占计划的104%;完成投资7124万元,占计划的130%。开工建设小流域70条,已竣工66条。工程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林草成活率达到80%以上,工程合格率90%以上,完好率90%以上,各项治理措施和小型工程正常发挥效益。
在项目实施中,江西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细则》要求,项目区所在市、县、乡都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各级水利部门设置了项目办公室,制定工作制度并认真落实。二是严格规范项目管理。实行项目可研报告“两审制”,推广领导管理承包制和技术干部包干制,推行项目公示制和群众投劳承诺制,建立项目管护合同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模式。通过研究和试验,总结出坡地乔、灌、草混交,实施立体绿化和“山上栽树种草、山腰拦沙蓄水、山下栽桑种粮”的优化治理模式等,具有典型、示范和推广意义。四是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对灌排水系工程配套、等高植物篱种植、优质草种繁育、劣质岩土治理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了科技攻关,燕在各项目区积极推广。特别是项目区内的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已取得一批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领导和专家的高度关注,并对项目区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发挥了引导和示范作用,提高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平。
江西农发水保项目通过3年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益。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95%,植被覆盖率提高了14.84%,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农民人均产粮400公斤以上,总经济收入达到2.38亿元,比治理前增长了133%。土地利用结构也趋于合理,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大幅度提高,充分发挥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管日顺及有关市、县(区)领导陪同验收组验收。省水利厅党委书记汪普生听取了验收组意见反馈。
(江西省水利厅水保处 孙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