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要闻

河北省张家口市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建设通过验收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6年9月29日至30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海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实地查验了河北省张家口市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建设现场,听取了项目实施单位的工作汇报,对大示范区进行了验收。
    张家口市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包括蔚县东北部、涿鹿县中部、怀来县西南部,总面积2326.28平方公里。经过20多年重点连续治理,到2003年底,示范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4.6平方公里,占原有水土流失面积的70.73%,有44条小流域达到部颁验收标准,形成了一定的治理规模。2004年,大示范区批复立项后,地方政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按照当地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林业、农业、畜牧等生态项目资金,在近3年的时间内,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1.67平方公里,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7%,平均减沙效率68.3%,植被保存率达到80%,各项指标达到了水利部规定的验收标准。
张家口市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一是探索总结出了成功的治理模式。黄土区沟头双层围堰治理技术、坡面乔灌混交造林技术、机修梯田技术、引洪淤灌技术、以坝代路与蓄引水工程技术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提高了治理的科技含量;二是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把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区域经济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当地水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以示范区为中心的杏产品、枣产品、蔬菜产业、奶牛与饲草产业、葡萄产销与加工为核心的五大支柱产业基地,年实现产值6亿多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277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三是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得到全面落实,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实现退耕还林,治理成果产权明晰,管护责任落实到位,水保工程发挥了显著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四是开展了坡面径流观测、沟道淤积定位观测、水文泥沙观测、效益跟踪调查等监测工作,为科学治理水土流失和宏观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专家们认为,张家口市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建设,探索出了成功的治理模式,发挥了治理的规模效益,夯实了农业基础,有效地改善了生态与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群众收入,效果十分显著,有一定的代表性,发挥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