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完成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 为评价全省五年来水土保持治理成效,科学客观反映水土保持治理成果,并为今后水土流失科学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按照《辽宁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的每五年进行一次全省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的工作目标,辽宁省水土保持局、水土保持监测站于2005年下半年开始,经一年多时间的艰苦工作,日前已完成全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工作。
本次遥感普查全部采用台湾福卫二号卫星2005年最新数据,以多光谱8米影像为数据源,以全色2米影像为参考,采取人机交互判读的数字化作业方式,依据已有《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对卫片进行解译计算,并参照2000年第三次遥感普查结果,对全省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和计算,现已得出全省土壤侵蚀状况,以及各市、各县、各地类、441条100km2以上河流、5572条小流域的土壤侵蚀分布情况。
本次遥感普查结果表明:
全省现有土壤侵蚀面积6344.28万亩,相比2000年第三次遥感普查结果净减少606.87万亩,下降了2.8个百分点,5年年平均下降0.56个百分点。全省轻、中、强度土壤侵蚀面积呈下降趋势,极强和剧烈侵蚀面积有所增加。分析原因:轻、中、强度侵蚀面积下降是应该与近些年我省水土流失治理策略的改变有关,省以上投资重点以中、强度以上侵蚀治理为主,面上治理轻度侵蚀治理为多。极强度和剧烈侵蚀面积增加,重点反映在开矿、城区建设等基本建设项目的大量增加。如辽西个别现实的新增铁矿开采,以及中东部原有矿区的扩大、新建高速公路铁路等。另外全省各市城区及周边地区基本建设的发展使水土流失趋于严重。
全省净有效治理面积(指经过人工治理和大自然自我修复,土壤侵蚀强度级别降低面积与土壤侵蚀强度级别增高面积之差):经分析全省侵蚀强度级别降低的面积合计为1791万亩,侵蚀强度级别增高面积为747.2万亩,净有效治理面积为1043.8万亩。说明5年来全省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比较显著。
另外,为充分利用本次遥感数据,发挥其高分辨率信息潜力,综合利用遥感资料,拟利用第四次土壤侵蚀普查之际,将全省水利基础设施也纳入本次遥感普查内容之中,查清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并建立全省水利基础设施空间数据库,为加快全省水利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全省水利工作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本次遥感普查全部采用台湾福卫二号卫星2005年最新数据,以多光谱8米影像为数据源,以全色2米影像为参考,采取人机交互判读的数字化作业方式,依据已有《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对卫片进行解译计算,并参照2000年第三次遥感普查结果,对全省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和计算,现已得出全省土壤侵蚀状况,以及各市、各县、各地类、441条100km2以上河流、5572条小流域的土壤侵蚀分布情况。
本次遥感普查结果表明:
全省现有土壤侵蚀面积6344.28万亩,相比2000年第三次遥感普查结果净减少606.87万亩,下降了2.8个百分点,5年年平均下降0.56个百分点。全省轻、中、强度土壤侵蚀面积呈下降趋势,极强和剧烈侵蚀面积有所增加。分析原因:轻、中、强度侵蚀面积下降是应该与近些年我省水土流失治理策略的改变有关,省以上投资重点以中、强度以上侵蚀治理为主,面上治理轻度侵蚀治理为多。极强度和剧烈侵蚀面积增加,重点反映在开矿、城区建设等基本建设项目的大量增加。如辽西个别现实的新增铁矿开采,以及中东部原有矿区的扩大、新建高速公路铁路等。另外全省各市城区及周边地区基本建设的发展使水土流失趋于严重。
全省净有效治理面积(指经过人工治理和大自然自我修复,土壤侵蚀强度级别降低面积与土壤侵蚀强度级别增高面积之差):经分析全省侵蚀强度级别降低的面积合计为1791万亩,侵蚀强度级别增高面积为747.2万亩,净有效治理面积为1043.8万亩。说明5年来全省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比较显著。
另外,为充分利用本次遥感数据,发挥其高分辨率信息潜力,综合利用遥感资料,拟利用第四次土壤侵蚀普查之际,将全省水利基础设施也纳入本次遥感普查内容之中,查清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并建立全省水利基础设施空间数据库,为加快全省水利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全省水利工作管理水平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