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要闻

甘肃省对长治工程七期项目进行中期检查调研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3月6日至15日,甘肃省水土保持局尚桢局长带领长治工程中期检查组,会同有关市(州)水土保持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对天水市的秦州区,陇南市的武都区、成县,甘南州的舟曲县、迭部县5县(区)长治七期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调研。
    这次检查是甘肃省长治七期工程实施三年来的一次中期检查。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检查了解各县在长治工程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发现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我省长治工程的发展方向。检查组根据《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管理办法》,通过采取现场核查、走访农户、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先后共抽查了15条实施小流域,现场核对各项措施图斑139个。经实地抽查核定,各项措施合格率达到78 %,其中武都、舟曲2县各项措施合格率达到85%以上。尚局长对各项目县在“长治”工程的建设中,紧紧围绕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把长治工程与培育地方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在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坡改梯综合配套、经济林果等示范工程建设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同时,检查中发现了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一是有些县对《长治工程调整改革、指导意见》理解不深,贯彻不力。盲目扩大项目区面积和部分措施数量,脱离了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给工程实施带来较大难度,许多治理任务不能按计划完成。二是管理不规范,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工程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项目公示制度不落实,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三是农村主要劳动力走出家门,离开土地,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实现就业,给以群众投劳为主体的长治工程带来严重的挑战,致使组织大规模的劳动力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四是目前国家投入治理水土流失标准很低,地方财力困难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群众尚未摆脱贫困,也没有资金可以投入。近几年,国家在水利、国土、林业、农业等各个部门都有生态建设投资,但要统筹协调、捆绑使用,按统一的规划,集中治理却十分困难。五是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有增无减,我省长江流域开发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小型水利水电开发建设项目异军突起,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承受巨大的开发压力,保护水土资源的任务非常繁重。在同各县座谈交流中,尚局长针对当前长治工程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强调:
    一要认真领会“长治工程调整、改革指导意见”。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分类防治,因需施措的总体要求,借鉴定西实施水土保持项目的成功经验,用抓经济的手段抓长治工程建设,把梯田工程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基础性工程,作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开发的载体,注重质量,强化后续开发,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和流域配套治理。
    二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长治工程建设必须在调整农业结构上下功夫,要继续推进“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规模”的发展思路,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在长治区大力发展以地埂经济为主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实施坡耕地种草养畜,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现代农业,节约资源,增强农业后劲,增加农民收入,实践坡耕地开发治理。
     三要充分认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重视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把“长治”工程建设与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基本水利建设相结合,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把水土保持工作与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要求相衔接,找准水土保持与政策的切入点,正确处理好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争取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对项目整合的组织协调作用,把水利、农业、林业、能源、扶贫等部门的项目整合到“长治”工程建设中来,按照整流域规划、整流域治理、大规模推进的建设思路,实行多部门合作、多项目整合, 统筹安排,分项实施,最终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四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要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监督管理、技术支持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长治工程成果管护制度和办法,依法保护长治工程治理成果。不断加大开发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力度,从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实施和设施验收等环节规范开发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行为。在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的同时,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最大限度地遏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
     最后尚局长再次强调今明两年是长治工程实施最关键的两年,做好中期调整工作,抓好工程建设,关系到长治工程调整、改革成功与否,是长治工程发展和项目区群众的迫切需要,也是确保长治七期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和争取下一期工程立项的迫切需要。各县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长治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工作的艰巨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到思想不放松、精力不转移、工作不削弱。要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做好长治工程建设与管理等各项工作。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