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要闻

青海省实施人工增雨助推长江黄河源头区水土保持生态恢复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青海省是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的发源地,但这里生态环境脆弱,改善和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对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的水系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立项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根本上确立了“三江源”地区必须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恢复。与此同时,青海省水利水保部门为生态环境的改善积极努力,争取项目,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0年分别启动了“黄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长江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在源区积极开展水土流失调查及监测;建立、完善源区水土保持基本数据库、动态监测数据库,划定“三   区”。积极开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和宣传。
    在水利等部门为改善长江、黄河源头区生态环境积极努力的同时,从1998年开始,青海省在中央财政支持下,陆续实施了青海东部农业区抗旱防雹和“三江源”地区包括黄河上游的人工增雨等生态项目,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为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据省财政部门的统计数据,截止目前,国家已累计投入资金1.27亿元,在“三江源”区实施人工增雨工程。截止2006年人工增雨作业已为黄河上游地区增加降水350亿立方米,为“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恢复乃及当地的农牧业生产起到了加力助推的积极作用(青海省水土保持局李 琦供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