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要闻

四川省南江县水土保持惠泽于民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流火六月,南江县白鹤山小流域综合治理片绿意盈盈,满目青翠。土石护埂的坡耕地里成片规范种植的蔬菜丰收在即,躺在地里的西瓜尽情享受着日光浴,道旁的国槐生机勃勃,大大小小的蓄水池错落其间,与掩映在绿荫中的农舍相映成趣。
    白鹤山小流域是南江县“长治“七期工程实施的综合治理小流域之一,涉及长赤镇乐台村、鼓楼村等村。整个治理片以坡面水系为骨架,布设U型排灌沟渠6.14公里,新修蓄水池12口,整治病险塘堰4处,新修作业道路6.37公里,坡改梯79公顷,种植经济林木国槐3万余株,建立了水土保持立体防护体系。在治理中,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十大”惠民行动,在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着力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努力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长赤镇清泉村农民常富华种了多年的西瓜,由于水源缺乏、交通不便,西瓜产量不高,运输销售困难。去年,他相中了小流域鸡公梁这块风水宝地,一口气承包了10多亩土地,一包就是三年。他利用这里水源和日照充足、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大面积种植西瓜和各类蔬菜。望着地里火红的辣椒,累累的番茄,遍地的西瓜,常富华乐呵呵地说:“今年的收成六万元不在话下啊!”
    “长治”七期工程实施以来,南江县通过卓有成效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带动了项目区“三改”(改土、改制、改观念)、“三建”(建池、建园、建产业)、“三通”(通水、通路、通信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农村旧貌换新颜,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农民依托水保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在欣赏到青山绿水的同时,更享受到金山银山般的实惠。
  (南江县水土保持办公室     唐婉秋)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