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项目区通过省级竣工复验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7年11月10~12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甘肃省定西项目区通过了由省水利厅主持的竣工复验。
安定区自1983年列入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先后开展了一、二期项目建设。项目区涉及安定区5个乡(镇),16条小流域和3个整合片。计划治理面积122.93km2,国家投资840万元,建设期为2003-2007年。截止2007年10月,共完成各项治理措施面积123.984km2,占下达计划的100.86%。其中新修梯田123.6 hm2,营造水保林4638.9hm2,经果林866.3hm2,种草3165.3hm2,封禁治理3604.3hm2,新建小型拦蓄工程3447处,新修道路41.8km,完成中央投资840万元。验收组认为该项目区自2003—2007年5年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治理前的58.21%提高到现在的76.67%,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7.48%提高到期末的41.36%,各项治理措施年可拦蓄泥沙181.98万t,蓄水542.4万m3,拦泥、蓄水率分别为76.8%和62.3%,年土壤侵蚀模数由5440 t/km2下降到1259 t/km2,年径流模数由治理前的20000m3/km2下降到7540 m3/km2,降幅分别为76.8%和62.3%。人均产粮由437kg提高到504.5kg。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1428元提高到1998元,分别增长了15.4%和39.9%。人均纯收入比全区高出13.3%,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目以水保措施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了梯田种洋芋,种草舍饲养殖,劳务输出的三大支柱产业,并摸索出适合当地特点的“修梯田-配水窖-种洋芋-通道路-保销售-促加工-增收入”和“退耕种草-改建圈舍-舍饲养殖-修建沼气-沼渣还田增肥-农业增产增收”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体现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理念。
在项目建设中安定区委、区政府坚持“水保立区”战略,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安定区经济发展,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的大好机遇,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真抓实干,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在建设思路上突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向整体连片的大示范区建设转变,符合当地实际和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发展。在原有小流域治理的基础上整合完善、改造提高、突出规模、整体推进,使项目区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加强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监理制, 形成了由政府统一领导、水保部门统一规划、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项目建设机制,实现了由水保部门独家治理向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转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