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完成2万亩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青海省矿产资源丰富,优势资源转换是加快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但以往粗放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特别是2002年前以三江源腹地为主的砂金开采,使得三江源地区生态破坏较为严重。
青海省于2004年开始实施针对三江源地区为主的矿坑治理工作。争取国家投资1亿元先后对班玛县多卡吉卡金矿、红金台金矿,称多县扎朵金矿,曲麻莱县布曲金矿、德曲金矿等等34个矿区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经过推沙填坑,回填表土、栽种林草、封育围栏等工程,矿区土地生态功能得以恢复,使三江源地区及祁连山的2.02万亩矿山地质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并对以三江源腹地为主的地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达1.15万亩。初步恢复了昔日的秀美面目。
2007年青海省争取国家资金4250万元,对玛多清水川等13个矿区进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完成土地复坑复土、种草养护和网围栏建设5516亩,治理恢复水浇耕地420亩。另外还实施了西宁北山的两个治理项目,茫崖石棉和察尔汗的治理恢复项目。同时,还争取省财政地方资金1960万元,实施称多多曲等10个矿区的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进行土地复坑复土、种草养护和网围栏建设5952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