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白河县利用科技促进“长治”工程建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陕西省白河县在2007年实施“长治”工程中,坚持用科技手段促“长治”工程上新台阶,用科技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并取得了很好地成效。
一是不断加大对项目区农民科技培训力度。针对项目区治理实际情况,县水利局请县蚕桑技术人员在项目区举行蚕桑知识讲座10多场次,培训蚕桑农民技术人员50多人。通过培训和指导后,流域内养蚕张产提高到35公斤,加大了流域内特色产业发展进程;请县能源站在流域内举办节柴灶和新型沼气池培训班20多场次,培训农民200多人,为节能措施在流域内普及积推广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请县农业局技术人员举办药材栽植培训班100多场次,使80%农民普遍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促进了项目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县水利局还结合工程的特点,全年不定期培训农民水保员和封禁治理管护员。通过培训,项目区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普遍得到提高,通过治理改变贫困现状的意识得到加强,为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县水利局加强内引外联,争取上级部门和县委、政府的支持,联系各部门联合办点,县农业、林业、交通、扶贫和科技等部门投入科技项目资金100多万元,先后在流域内开展了坡改梯标准建设、密植桑园保水保土效益、沼气池节能效果等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有力推动了“长治”工程的健康发展。
三是狠抓水保科技推广。结合“长治”工程进展情况,县水利局坚持依靠科技推动项目建设,在凉水沟和店子沟小流域实施中,根据土壤条件好、石坎梯地多的特点,建起了1000亩密植桑园和400亩坎边桑示范基地,为全县大范围桑园改良打下了基础;年度推广集雨水窖80多口,修建人畜饮水5处,解决了800多人的饮水困难,建节柴灶300口,建沼气池80口,建蔬菜大棚100个,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加快了全县农业发展步伐,而且又促进了小流域的治理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