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要闻

云南省曲靖市积极探索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云南省曲靖市各重点防治理县在实施“长治”工程中,按照“有规划、高起点、大规模、综合型、产业化、好效益”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积极抓好样板的典型示范带头作用,探索和总结了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治理模式。
  一是宣威市以坡耕地治理为突破口,建立坡面径流调控和开发利用体系。宣威市针对人口多,耕地面积少,且坡耕地面积比重大的实际,在工程建设中,以坡耕地治理为突破口,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以坡面径流调控和开发利用体系为核心,科学配水、管水和利用水,调整人与水土资源的矛盾。对实施的坡改梯和经果林进行水利设施配套,研究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取水、用水、管水上做文章。从采用管池配套在田间修建小水池、水窖,农民从水池、水窖中取水用水,发展到建全封闭浮球阀室控制水池水位,并采用取水桩供水,不但造价更省,还具有不占耕地,便于管理、维修,取用水方便等优点。取水桩供水技术简单、适用,能达到少投入高产出的效果,深受项目区群众喜爱,现在已成为曲靖市各县基本农(烟)田的主要灌溉方式。
  二是沾益县严把“三关”种植水土保持林,提高成活率。沾益县在实施造林措施中,严格要求做到一填二踩三提苗,从挖塘规格、苗木质量、移栽时间都要严把“三关”,即严把挖塘规格关,株行距为2×2m和1.5×1.5m两种规格,挖塘长宽深为0.4×0.4×0.4m,铲塘规格0.8×0.8m,塘挖好后经县水保办验收合格后再回填熟土。栽植树种以柳杉、圣诞、圆柏和赤松为主;严把苗木质量关。为保证苗木的成活率,苗木采用规格1年生,株高20-30cm的壮苗,移栽前苗木由水保办验收后方可移栽;把好移栽时间关,为保证移栽质量,水保林移栽必须在6月至8月30日前完成任务。由于把好了栽植水保林的“三关”,现已栽植的水保林长势良好,成活率达到95%以上。同时改变以前重建轻管的工作方法,对新植的幼林全面实施封禁管护,建章立制,签订管护责任,定期给幼林锄草、施肥、修枝及病虫害防治。
  三是会泽县在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大力推行水保经济,鼓励和帮助农民利用地埂、庭园大力发展水果、药材、花木、花椒等,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小流域“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水保经济,当地农民因此而致富增收。如今,会泽县重点治理的项目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山上树、山腰果、坡变梯、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综合治理格局。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