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要闻

宁夏省彭阳县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成效显著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彭阳县位于宁夏东南部,六盘山东麓,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全县现辖3镇9乡,156个行政村,2007年底,全县总人口25.12万人,其中回族人口7.36万人。总土地面积2528.65平方公里,保存耕地面积94666公顷,其中坡耕地面积35066.10公顷。境内山多川少,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植被稀疏。分为三个自然类型区,即北部干旱丘陵沟壑区,中部河谷残塬区和西南部土石质山区。海拨高度1248—2418米,年平均气温6-8℃,年降雨量350-550毫米,且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份。每年雨季适逢粮食收割耕地翻晒时期,地表裸露,坡地土壤抗冲性减弱,容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自1983年建县以来,随着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水土保持工作得到了加强,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指导监督下,深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通过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健全机制,加强管理,因地制宜,逐步实施,防治并重,综合治理,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巩固水土流失。下面就我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贯彻实施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水土保持法实施效果明显
    1、大力宣传水保法规,增强全民水保意识
    《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为了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领导干部依法决策、国家机关依法行政,广大群众依法生产经营的良好社会氛围,我们把学习宣传《水土保持法》作为一项首要任务来抓。结合“二五”、“三五”普法工作,制定规划,突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以对内与对外,经常与集中,一般与重点相结合的办法,坚持面向领导,面向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宣传《水土保持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出动宣传车辆上街开展大规模的宣传100多次;开展宣传月、宣传周活动,刷写张贴宣传标语5000多条;印发宣传材料1.8万份,办宣传栏及板报90期。重点对石料厂、采砂厂等工矿企业和乡镇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共举办水保法规学习班80多场次,受训人员3000多人次,宣传覆盖面达90%以上。通过学习、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对水土保持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干部群众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2、完善预防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执法体系
    《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也标志着我国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依法防治的新阶段。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明确认识,转变观念,把水保预防监督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建立监督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把预防监督摆在水土保持的突出位置。一是健全组织机构。1992年,我县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二批水保执法试点县。对此,我们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为组长的水保执法领导小组,组织农、林、水、牧、土地、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统一行动,共同执法。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监督检查,保证《水土保持法》的正确执行。二是抓好建章立制。为防止人为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根据《水土保持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先后制定并颁布了《彭阳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暂行办法》、《彭阳县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管理暂行办法》、《彭阳县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规定》和《彭阳县监督人员职责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奠定了基础。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为了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水保执法队伍,通过人员调配和组织培训,不断壮大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目前,全县任命了7名县级监察员、33名乡镇监察员、26名助理监察员和156个村级监察员,成立了12个乡镇水保监督所。由于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严肃监督检查,维护法律尊严
    自《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范围内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摸清了底子,查明了情况,并根据水土流失程度,制定了治理规划,编写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规划报告,建立了申请登记、审批发证,监督检查及验收工作程序,严格管理制度,实现了“办证、收费、上轨”的目标。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水土保持违法执行案件196起,审批水土保持方案41项。遵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全面贯彻依法监督管理,依法维护治理成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保驾护航。
    我们在水保执法过程中,力求做到“四到位、三同时、一体化”,即执法人员到位、执法程序到位、调查取证准确到位、处罚量度到位;开发建设项目的主体设计和水土保持方案规划同时、项目实施和水保防治措施的实施同时、项目工程的使用和水保设施使用同时;项目建设者、使用者、管理者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的责任利益一体化。严格的监督检查,严肃的执法程序,使全县水土保持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全县依法建立农田保护区20个,农田面积2.2万亩,并使荒山荒坡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多年来,通过《水土保持法》的贯彻实施,我们深深的体会到: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水保法规得以贯彻的前提。一部法律从颁布到实施的过程,也是一个统一再认识的过程。我们首先组织领导干部和有关专业人员根据法律条款,结合我县实际,进行学习讨论,使决策者和执行者思想高度统一,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从而通过广泛宣传,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进而使《水土保持法》在我县顺利实施。②、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是水保法规正确执行的保证。做好每项工作,领导是关键。我们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县级领导包片抓,乡镇领导包点抓的组织措施,依据法律,结合县情,建章立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保证了《水土保持法》的正确执行,真正体现了应有的法律效力。③、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治理水土流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一的办法很难奏效。只有山、水、田、林路,统筹兼顾,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④、强化监督,群防群治,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保障措施。通过对宜林“四荒地”拍卖治理的监督、检查和一些典型案件的查处,打消了个别群众乱开山荒的念头,制止了乱开滥采的不法行为。并通过组织动员,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投资投劳,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美化自己的生存环境。
    二、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突出
    1、以改善生态为己任,努力打造“生态立县”这一品牌
    一任接着一任千,一张蓝图绘到底。建县24 年来,历届县委、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的方针,立足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团结带领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与自然抗争,与命运较真,以小流域为单元,改土治水,治穷致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县领导班子始终从群众长远利益出发,从眼前利益着手,认准目标不改变,狠抓基础建设不放松。主要领导历经七任,工作思路几经完善,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这张蓝图从来没有改变,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个主题从来没有动摇过。目前,全县累计治理小流域92 条,其中12 条通过水利部、财政部“十百千”联合验收和命名;2000年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2005 年3 月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同年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798 号建议重点推广我县水土保持经验。2007年被命名为“全区生态建设示范县”。目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8.18 平方公里,治理程度由建县初的11.1% 提高到73% ,林木覆盖率由建县初的3%提高到18.5 %。目前全县共造林8.38 万公顷,种植多年生牧草2 . 43 万公顷;水平梯田由建县初的3万亩增加到94.2 万亩;修建骨干坝47 座,中、小型淤地坝72 座,其它小型水保工程6.88 万座(眼、处),可淤地3825 亩;可保土680.75 万吨,年可拦蓄径流60931.2 万立方米 ,侵蚀模数由6000吨/平方公里.年 降为430O吨/平方公里.年,工程滞洪库容3961.22 万立方米,拦泥库容2984.6万立方米。初步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路畅通”、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的历史性转变。
    2、坚持立足实际,提高科技含量,探索水保生态治理思路
    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大创新力度,调整与完善流域生态建设思路,着眼于群众的长远利益,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经过积极探索创新,先后提出了白岔流域“三三制”农业经营模式(农、林、牧各占三分之一);“1335”家庭单元模式(户均1 眼井窖,人均3 亩基本农田,户均3 头大家畜,户均5 亩经济林);“山顶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立体治理模式(山顶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山坡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中下部坡耕地修建高标准水平梯田;干、支、毛沟修建淤地坝、塘坝、谷坊、涝池、水窖拦蓄径流发展灌溉,并适当开发沟坝地)和“坝、池、井(窖)连用、以水定业”的农业产业经济开发模式等治理思路。
    3、坚持综合治理,创建水保生态工程治理模式
    不仅把每条小流域既作为一个完整的水土治理单元,又作为一个经济开发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沟、坡、梁、峁、塬综合治理。重点抓了“五大工程”:一是以林草为主的“生态工程”。立足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退耕还林(草)与荒山造林相结合,按照“山顶沙棘、柠条、山桃戴帽;山坡地埂两杏缠腰,庭院四旁广种核桃、花椒,河谷川台规模发展苹果、梨、桃;杨、柳、椿、槐下滩进沟上路道;土石质山区封造结合、针阔混交”的林草布局模式,大规模植树种草。全县植被状况明显好转,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二是以农田为主的“温饱工程”。把农田建设作为有效蓄积降雨径流,发展生产,保障生活的重要措施。坚持宽、大、平标准,人修与机修结合,以机修为主,常年修与集中会战并举,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推,一个流域一个流域地治,农田建设面积不断扩大,建设质量明显提高,过去的“三跑田”,变为现在的“三保田”,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粮食生产在面积逐年递减的情况下,总产量由建县初的4000万公斤增加到1.2 亿公斤。三是以道路为主的“通达工程”。为方便群众生产,加强流域管护,我们始终坚持把道路建设作为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来抓,做到流域治理到那里,道路就延伸到那里,在流域内修路680 公里,全县形成了“三纵两横”网络。四是以窖、坝为主的“淤地坝及集水工程”。围绕合理利用地下水和地表径流,在流域内建窖打井,修建涝池、塘坝、谷坊等其它小型集雨工程;在适宜建设淤地坝的地方布设淤地坝,建一座淤地坝,治一条沟,控制一方水土流失,其作用表现在:①.拦截泥沙,保持水土,蓄洪治洪,防洪减灾,减蚀固沟,抬高侵蚀基点,改善生态环境,淤地造田,保土保肥;②.以坝代路,改善当地交通条件;③.提高水利用率,发展灌溉,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解决农村人畜饮水。五是特别重视建成后“管理工程”。“三分建,七分管”,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的发挥,关键在后期管护上。每个流域内建管理点,配备专、兼职管理员,在管护期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每建成一座淤地坝都要签订管护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做到有章可循,工程运行良好,效益显著,每建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通过以上综合治理,基本做到了规划一次到位,质量一次达标,流失一次控制,实现了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4、打造精品工程,创造亮点,树立典型,发挥典型示范与宣传作用。
    从70 年代的白岔流域样板到80年代的梁沟,90年代阳洼、黑窑滩、阳湾,2000 年以后的大沟湾、小虎洼、杨寨等小流域都不同程度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表彰,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使上级部门与外界朋友,通过一个个样板流域了解彭阳,认识彭阳,宣传了彭阳,并成为“彭阳精神”内涵的一部分,同时每一条流域又是一个适宜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与农民致富的源泉,例如杨寨水保科技示范园区,面积5.88平方公里 , 示范区的治理程度己达到85%以上,大面积农耕地为水平梯田,土地平整,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我县决定将该小流域作为水保科技示范园进行建设,以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作用,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全方位调整农业结构,形成合理的粮食、经济作物、林果、饲草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该示范区发展节水灌溉880亩,其中喷灌200亩,小管浇270亩,低压管灌300 亩,膜侧沟垄110亩(水窖提水)。节约水资源,提高水分生产率,灌溉水利用率近期可达到0.8,远期可达到0.9,水分生产率达到1.8-7.5千克/立方米 ,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当地群众可利用有限水资源发展高效农业及经济作物,例如大棚蔬菜等高附加值作物,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该示范区内贫困人口210人全部脱贫,部分人已达到小康生活。
    (1)、生态效益显著,该示范园区不但增加了当地农业收入,调节了当地小气候,而且通过工程实施拦蓄大量地表径流,扼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示范园区的生态环境。该示范区年可保土2.87 万吨 ,可拦蓄径流44.88 万立方米,侵蚀模数由7840吨/ 平方公里.年降为2100吨/ 平方公里.年。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形成了山、水、田、林、路、拦、截、蓄、灌、排综合防治体系。
    (2)、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在正常年份流域内粮食单产由现状年1400千克/公顷 ,提高到2900千克/公顷;土地产出率由现状年756 元/公顷耐提高到2900 元/公顷;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均纯收入由现状的566.2元/年,提高到1900元/年。
    (3)、社会效益显著,示范区科技含量高,示范效应好,辐射作用大,为全县水保生态建设治理树立样板。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建立了“88542 ”、“88168”造林整地技术示范点、荒山造林配置示范点、沟道治理示范点、围栏封禁治理示范点、退耕种草示范点、节水灌溉与经济林种植示范点、景观型小流域试点等等,通过每条流域治理,总结出相应的治理模式和成功经验,从而推广和指导后期的生态建设。与此同时,确立了多重经济开发类型与模式,实现了示范区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发展,进而以示范带动周边乡(镇)及全县发展高效农业,高效林果业和增收型高效畜牧业,逐步向产业化迈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
    5、狠抓工程质量,层层把关,落实责任制
    (1)、严格实行“四制”,既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对骨干坝和投资超过50万元以上的中型淤地坝委托具有资质并经水利厅确认的代理机构实行公开招标,对投资不超过50 万元的中、小型淤地坝和其他各类单项治理措施的施工实行合同制管理。小流域治理与淤地坝工程全部实行监理制。
    (2)、实行公示制,既将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各种建设指标及投资金额公示,接受群众与社会监督。
    (3)、在水保生态工程施工管理中,①、首先选好树种。选择那些耗水低及适宜干旱地区栽种的树、草,以水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创建星罗棋布的水土保持径流聚集工程;选择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林、草品种,这样从源头上提高了树草种的耐旱性、适宜性、经济性。②、在水保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中,县水保站成立了骨干工程与流域治理项目组,固定专业技术骨干从事施工管理,并签订了工程施工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双方责、权、利及奖惩机制。③、成立督查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该返工的坚决返工,该重新补植栽种的必须重新栽种,并按照签定的责任书进行相应处罚。④、工程建成后,实行跟踪回访制,回访期二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回访期内要保证林、草90%的成活率。
    6、注重前期规划,保障科学贯彻实施
    未雨绸缪,提早谋划,确保我县水保项目不断档,并得到上级单位的倾斜投资,因为项目前期工作,是项目实施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前期工作质量影响整个项目争取与实施,因此我站按照黄委会和水利厅要求,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对参加设计的人员专门进行微机培训,对每个项目前期工作都召集会议讨论并责任到人,并根据“水利局制定考核办法”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保障了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今后水保生态建设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水保生态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上级主管部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扶持分不开;是同级部门、各乡、镇政府及受益群众的鼎力支持与配合的结果;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生态立县”的方针,以党建“四个新”落实“四篇文章”,精心谋划和做好“水”的文章,咬定青山不放松。努力争取项目,努力实施好每一个项目,努力管护好每一条流域,力争再用10-15年时间,依靠县委、政府及全县人民,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开展造林、种草、淤地坝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彭阳”,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5%,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
    “退耕还林的综合效益已体现了。我的心里有底了。彭阳虽小,但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成效明显,实践证明,治理和不治理效果确实不一样,像这样扎实的工作和明显的效果,国家投点钱是十分值得。”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彭阳生态建设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水保生态工作的肯定和鞭策,我们将以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为动力,勇于探索,团结务实,锲而不舍,艰苦创业,弘扬“彭阳精神”,把我县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把彭阳县打造成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问题
    我县在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总结了一点经验,但是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在广度和深度上不够,致使一部分群众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二是治理投资国补标准低,从彭阳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资金投入分析结果看,国补投资标准一般为5.7-9.2万元/平方公里,坝系建设国补投资比例为骨干工程占65%,中型淤地坝国补投资小于50%,小型工程国补投资标准小于35%。人工工时费部颁设计标准1.2-1.9元远远落后于工程建设实际用工工资标准。三是科技含量低,由于受投资标准限制,所以在高新水土保持技术应用方面就相对滞后,尽可能选择一些常规的设施建设,选择标准低、投资比例小的定型设计。四是管理水平粗放。重治理,轻开发。已经完成资源配置和综合治理的流域、工程,后期的管理运行粗放单一,资源开发程度低,经济效益尚未得到充分发掘。
    2、建议
    首先,面对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治理的原则,加快依法治县的步伐,加大贯彻《水土保持法》的力度,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增加投入,防治并重,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实效,提高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水平,推广水土保持的先进技术,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新的水土流失,为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
    其次,加大国补投资标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修改部颁设计规范标准,提高工程单位造价的国家补助比例是确保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质量和逐步转轨的关键。我们认为坡面工程综合治理国补投资标准应该大于15万元/平方公里。
    第三,今后水土保持方向应该向高新技术推广和设施农业基础建设转变,建立水土保持开发基地和水土保持行业经济。
    最后,谨请各位领导对我县水土保持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以使我们把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做的更好。
    彭阳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