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14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为了提升水利水保基础设施抗旱能力,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去年,安定区区委、区政府决定利用3年时间,以北部乡镇为重点,筹资600万元补助水泥,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1.5万眼(处),使户均达到4眼水窖,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吃水困难。
今年,作为安定区区政府为民承诺办的十件实事之一,“14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按照总体规划、分类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建设原则,在白碌、鲁家沟等12个乡镇开始实施,共规划水窖和集流场5000眼(处), 其中40立方米的水窖2855眼,80 平方米的集流场2145处,确定整村推进村4个。目前各乡镇总计已完工水窖120眼、集流场229处,正在施工的农户有818户,已拉运水泥2008吨,折合资金82.3万元。
对“141”雨水利用工程建设,区和镇(乡)政府高度重视,在紧密配合、落实实施上,呈现出四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重规划,部署扎实。3月初,区委、区政府即印发了《全区2008年“141”雨水利用工程建设的安排意见》,并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同时水利水保部门组织了技术人员,与乡镇包村干部一道进村入户,进行调查摸底、建档造册、分析规划,对农户早宣传、早动员、早登记、早落实,4月初实施农户就已全部确定到位,为工程的顺利实施铺垫了扎实的前期工作。
二是定目标,责任明确。各有关乡镇都将工程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分管领导负责,专人包村包社,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了检查验收、考核奖惩制度,把任务“焊接”到各级干部,靠实了工作责任。在工程实施中,根据建设规模,对技术人员压担子、定任务、定时间、定标准,包村干部监守蹲点,特别是在农闲时节督促农户抓紧施工,跟踪指导检查,加快了建设进度。
三是勤督查,指导到位。区上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各乡镇、水保等部门主要负责人都高度重视,经常深入到工程建设第一线进行督查和指导,采取现场办公和会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及时纠正各种矛盾和问题,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实施农户想方设法筹资投劳的热情空前高涨,抢抓农闲时机拉砂备料,工程建设得以紧张有序地开展。
四是严管理,质量过关。工程管理是工程质量的生命线。各乡镇包村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从分解任务开始,就进村入户,严把工程质量,特别是对砂石料的级配、混凝土的浇筑等各道工序,按照建设程序一环扣一环监督检查,严把质量关,帮助农户解决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消除了隐患,确保了农户按技术标准和规范施工。
五是抓备料,服务周到。随着物价的上涨,水泥等建筑材料价格也随之上涨。为了确保水泥正常供应,水利部门抽调专门的调查小组,跑水泥生产厂家,协商最低供货价格。在水泥拉运中,技术员根据进度,跟踪服务运送到各乡镇,乡镇也指定专人负责接收,根据施工农户拉砂备料的情况及时发放给群众。通过有序管理,从源头上保证了水泥全部用于水窖建设,真正体现了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宗旨意识。
今年的“14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预计八月底就能全面完成,保证当年建设、当年蓄水、当年发挥效益。
(甘肃省定西市水土保持管理局 李继忠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