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要闻

甘肃省藉河项目区水保治理效益和发展趋势监测评价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藉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藉河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建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十五”期间实施的一项大型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总面积1553.14km2。经过数年的建设,该示范区已形成一个融水土流失治理、城郊绿化美化、农业结构调整、观光旅游、产业开发、监测科研为一体的高质量标准、高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高示范效应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精品示范工程,在科技推广、组织管理、监测体系建设、机制创新等方面创出了一套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天水藉河示范区水土保持监测、评价和水土流失预测的科技含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准确了解区域水土流失的规律,定量分析水土流失量,合理地分析评价水土保持成效,为科学评价和预测藉河项目区的治理成效和发展趋势,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评价体系和水土流失预测体系,满足流域水土保持数字化管理支持的需求,为提升科研、监测、基础设施和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科研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适应新时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为本区水土流失防治、黄河治理开发及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按照藉河示范区项目总体规划的部署,日前,天水市水土保持局、黄委天水水保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完成了《国家重点工程藉河项目区水土保持治理效益和发展趋势监测评价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
    《建设书》主要进行三大体系建设,即基于数字化管理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建设、藉河项目区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体系建设、藉河项目区水土流失研究与发展趋势预测体系建设,目标是在藉河一、二期治理工程、藉河二期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形成藉河流域水土保持立体监测网络,构建项目区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库;建立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评价体系,客观评价治理成效;建成天水水土保持野外开放实验区,在藉河二期项目监测体系研究模型的基础上,以藉河项目区为依托,以天水罗玉沟水土保持野外开放实验区为核心,进行水土流失预测模型开发。
    该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不仅能为本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快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步伐,对减少入黄泥沙、调整区内产业结构、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黄河治理开发及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满足流域水土保持数字化管理支持的需求,科学评价和预测国家示范样板藉河项目区的治理成效和发展趋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适应新时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而且该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对于扩大项目区示范效应、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为国内同类型项目树立示范样板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估算总投资为6003.50万元,计划从2009年开始,用7年时间于2015年前全面完成。
 
    (天水市水土保持局  宋毅供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