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14万农户投身“四荒”治理 累计投资7.6亿元 治理“四荒”2670平方公里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报讯(周长征 胡顺华)从近日召开的湖北省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2008年底,湖北参与开发“四荒”资源的农户达14.24万户,企事业单位545个,共投入治理资金近7.6亿元,完成“四荒”治理2670多平方公里,初步形成全社会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喜人格局。
近年来,湖北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覆盖范围、重点治理规模不断扩大,取得显著成效,水土流失治理以年均1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2008年,湖北丹江口库区、世行贷款、长江上中游治理、清洁型小流域等四大水土保持工程,共完成投资4.37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60平方公里。
湖北省水利厅副厅长刘烈玉说,尽管国家加大了对湖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但投入仍十分有限。目前,全省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有5.59万平方公里,按年均治理1200平方公里计算,要47年才能初步治理一遍。而从单位面积投资来看,治理一平方公里需要40万元,按目前的任务每年需要4.8亿元,实际上每年湖北包括中央、地方、集体、群众等多方筹措不超过2亿元,还有2.8亿元的巨大缺口。
为弥补资金缺口,湖北各地不断创新水土保持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行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四荒”等治理机制,通过政策驱动、市场推动、项目带动、利益拉动,鼓励、吸引和带动民间资本投入水土保持工作。截至2008年,全省累计有14.24万户农户投入到“四荒”治理中。
湖北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副处长吴遵雄表示,目前全省有水土流失治理任务的县(市、区)达86个,平均每年能够得到国家治理资金扶持的县市不足30个。而水土流失与贫困互为因果,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往往也是经济最贫困的地区,单纯依靠贫困地区自身投入难以开展大面积水土流失治理。下一步将进一步研究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统筹公共、社会、民间等各方面资本,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