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要闻

青海湖流域生态明显好转 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据监测显示,近年来,青海湖流域由于实施了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草场减畜封育、生态植被修复等生态工程,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青海湖水位不断升高,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青海湖已成为斑头雁、渔鸥、普通鸬鹚、棕头鸥这四类夏候鸟的世界最大繁殖地。
    为了进一步保护好青海湖周边的生态环境,2009年,青海省正式启动实施总投资5.42亿元的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截止到2012年底项目生态建设工程已全面完工,共完成重度沙化型退化草地治理2.67万公顷,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0.66万公顷,毒杂草型退化草地治理4万公顷,草原鼠害防治31.558万公顷,草原虫害防治1.34万公顷,生态林建设人工灌木林0.227万公顷,封山育林0.51万公顷,沙漠化土地治理工程固沙种草0.126万公顷,沙地造灌木林0.114万公顷,封沙育草0.463万公顷,湿地保护1.077万公顷,解决了1.59万人、44.50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通过项目的实施,区域内草本植被平均覆盖率由项目实施前的59%提高到63%,提高4个百分点;新增林地面积5.60万公顷,流域土地退化趋势明显好转,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风沙灾害减少,水源涵养功能不断提高,青海湖区面积也由2004年的4190平方公里增加到2013年的4340平方公里,各类水禽37种,数量达43050余只,已成为斑头雁、渔鸥、普通鸬鹚、棕头鸥这四类夏候鸟的世界最大繁殖地,每年有占总数十分之一以上的四大鸟类到青海湖繁衍生息,被称为青海湖唯一的水生经济动物的裸鲤总量已经达到33000多吨,较2001年增长了13倍,栖息在青海湖周边的极度濒危野普氏原羚目前总量已经达到600多只,种群数量正在缓慢增长,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
    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