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要闻

陕西省坚持项目带动战略 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截止2014年底,陕西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124.81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总投资42.8亿元,其中中央和省上资金近27.8亿元。全省依托重点项目,带动水土保持工作整体发展。
    1、淤地坝工程。据统计,2011~2014年共建设淤地坝4172座(骨干坝266座,中小型坝3906座),其中新建淤地坝673座,加固维修淤地坝3499座,累计完成总投资80154.53万元。同时,利用煤油气水土保持补偿费投资2.35亿元(其中省级资金10852万元),用于466座病险淤地坝的除险加固工作,有效提高了工程的防洪标准。同时,把淤地坝防汛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2013-2014年度被省防总评为“全省先进防汛抗旱办”先进单位。
    2、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至2014年,黄河流域五年共安排实施了永寿、洛川、子洲等19个县区35个项目区,中央累计投资35000万元,实施坡改梯39.83万亩。通过集中连片实施坡改梯工程,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增加了基本农田,保持了水土资源;二是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解放了生产力;三是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提高了土地产出;四是拓宽了增收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当地群众得到了“一份土地、两份收入(土地租赁、企业打工)、三方兼顾(种地、就近打工、照顾家庭)”的实惠。
    3、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十二五”期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从四期项目只有13个县,到五期项目增加至29个县。四期项目顺利完工,并通过国家验收。五期项目顺利启动,并实现建设高标准、工程高质量、管理上水平。四年来,共完成总投资8.30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37平方公里,涉及127条小流域。经过治理的区域,生产条件大为改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群众收入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王答相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