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要闻

中国水利报:山西绿色屏障锁“黄龙” 京津风沙源华丽转身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利水保项目区涉及大同、朔州、忻州3个市23个县(市、区)及2个国有林局,总面积3.76万平方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在项目实施中,以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为己任,与省林业、农业等部门紧密协调配合,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突破口,5年来共完成国家投资88142万元,初步治理小流域991平方公里,配套建设小型水源工程22661处、小型节水工程21886处,项目区生态环境日趋向好,群众生活日渐富裕。
念好植树“经”
大唱生态“戏”
    要想锁住风沙这条“黄龙”,必须建设足够强大的绿色生态屏障。山西省从转变发展观念入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行地方政府目标责任制,即省人民政府对全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负总责,市、县两级政府对本市、县工程负全责。工程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县 (区),县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从而使工程得到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各级水利部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与财政、农业、林业密切配合,将小流域治理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大潮中,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坡沟梁峁川,科学规划,综合施治,形成完整立体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5年来,23个县区已建成灵河高速繁峙段、滹沱河源头、朔州区西山片、平鲁区棋盘山、右玉县大南山、大同县火山区等5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小流域20余处,初步形成沿桑干河干流、孙右高速、荣乌高速(山西段)的绿色屏障。目前,项目区重点区域初步遏制了土地沙化,生态环境基本改善,局部小气候逐步形成。如右玉县,昔日“遍地狂风起黄沙”,如今“大黄风”近乎绝迹。随着人居环境改善,一批生态园区和生态风景区也应时而生,已建成朔城金沙植物园、恢河城区段风光、大同县火山地质公园、 阳高大泉山等景区。
坚持“科学用水”
实行“以水保绿”
    山川哪得绿如许,为有河中清水流。 2012年《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出台后,山西省在风沙源水利水保项目小型水源工程实施中,坚持优先使用地表水,控制使用地下水。大同县、南效区在项目实施中,严把水源工程立项关,对禁采区内的乡村一律不审批新的使用地下水的水源工程,扶持使用地表水及矿井排水的水源工程。广灵县为保护壶流泉域,从2014年开始把水源工程的新打机井变为引用地表水,总投资785万元,先后规划实施了白羊峪、八角地、木槽涧等引水工程,铺设引水管道11.4公里,年引用地表水171万立方米,效益面积185公顷,每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80多万立方米。在小型节水工程实施中,坚持保障生态建设用水优先,兼顾农业其他用水。朔城区在开展恢河生态修复中,修建水源护堤1100米,配套提水泵站,埋设各种输水管道近36000米,并安装喷灌设施,不仅彻底改变了恢河河道脏、臭、乱状况,也为金沙植物园节水工程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大同县围绕火山区2个乡镇7个村的生态建设新水源工程,铺设输水管道11公里,保证了火山区地质公园6万亩生态林的灌溉,使其成活率、保存率达到较高水平。目前,该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80%左右,每到周末,吸引县城、周边县区乃至市区大量骑行爱好者及自驾游人群的光顾,成为大同市一处新的生态旅游景点。
服务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项目区变绿了,变美了,也变富了。大同县水务局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黄花主导产业的现实,先后为6个乡镇19个村新建水源41处,铺设输水管道60公里,促进黄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近两年新增黄花面积11000亩。盛产期亩产干黄花达600-700斤,亩销售收入14950元,纯收入可达5000-6000元,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阳高县截至2017年,已发展杏树面积18万亩。为保证杏树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杏果产出效益,5年共发展新水源40处,节水管道40公里,投资约600万元,共解决2万亩杏树的灌溉问題,亩提高经济效益1500元。现在的大同、阳高,春季,粉白的杏花漫天遍野,步入田畴,宛如进入粉色的童话世界;夏季,无垠的黄花含苞欲放,在晨光映射下灿灿夺目;秋季,串串黄色、红色的大杏压弯枝头,农民望着丰收的美景,喜上眉梢。
    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利水保项目,防风减沙,让风沙源成为景区,更为当地调整种植结构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水利报 2017年12月22日,作者为山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心 李永恒)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