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通过水利部专家评审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16年10月23日,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通过水利部组织的专家评审。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淮河水利委员会,安徽省水利厅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评审。
三十岗小流域位于合肥市庐阳区西北部,涉及三十岗乡9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总面积32.58km2,总人口16784人,其中,农业人口13397人。流域内水系有南淝河、袁湾河,人工河流滁河干渠,人工湖泊董铺水库。地形为岗冲起伏的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江淮分水岭从小流域北部穿越。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分布面广、量大。三十岗小流域始建于2012年,是集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农业综合性旅游风景区。截止2015年,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2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98%。围绕打造清洁小流域,庐阳区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安置、产业结构调整、污水截流和水环境整治等四项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理念优先,打造分区治理模式。庐阳区委、区政府按照“重视发展基础、突出发展重点、强调发展潜力”的建设理念,将三十岗流域分成上、中、下游三个区域,统筹安排,分区治理。“以道路为骨干,以河流为主线”,构建“上游以水源涵养为主导的生态屏障建设,中部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的生态产业建设,下游以水质净化为目标的水库植物保护带和湿地建设”的总体格局。继续完善小流域治理工程;持续建设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水源拦蓄及净水廊道工程,继续进行河道综合整治;实施水源保护区生态移民安置工程;实施生态廊道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切实做好面源污染治理。
二、坚持综合治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以生态湿地建设为基础,深入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等工程。一是坚持流域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围绕美好乡村建设,以生态建设为抓手,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果林、特种蔬菜、花卉苗木等地方优势产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坚持流域治理与面源污染防治相结合。从农田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生活污染三方面入手,实施坡耕地整治、改水改厕、污水管网建设和村庄绿化,建立健全“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有效控制了污染源和坡面径流,减少有害物质和泥沙冲入河流水库。三是坚持流域治理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利用三十岗的区位优势,实施特色蔬菜瓜果、精品苗木花卉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休闲体验观光农业圈。大力发展苗木花卉、无公害农产品和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将三十岗打造成省会城市滨水、生态、休闲、观光、度假后花园。
三、坚持建管并重,加大规范化管理力度。在三十岗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促进小流域治理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严格项目管理。按照三十岗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的功能定位,制定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在项目落户审批过程中,严格把关,严格控制项目开发建设。二是落实管护责任。建立专门的管护队伍,与管护人员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管理范围、职责和劳动报酬,做到“主体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有人管、管得了、管得好。三是落实管护经费。把三十岗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管护纳入年度管理考核范围,市、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奖励资金,以“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管护工作进行考核奖励。
四、坚持多方协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按照“整合资源、打捆项目、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原则,由区委、区政府牵头,水利部门为主,交通、建设以及乡镇等共同参与,整合资金、各负其责,形成整体合力,推进三十岗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一是加大部门协作。整合部门资源,做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其中,区政府负责生态移民搬迁安置,农林水务局负责农田整治,河道治理,生态防护林、水涵养林建设,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等,建设局负责农村集镇及居民点污水处理,交通局负责农村道路网配套建设。二是加大民资引进。坚持小流域治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模式,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治山治水的积极性。先后引进合肥市绿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桃蹊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安徽森绿成刚生态园林有限公司等农业公司落户项目区,使区域农业效能得到充分提升。三是制定激励政策。深入开展有利于小流域内群众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小流域治理调研,制定自愿、自组、互助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乡村以及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与会专家和代表实地考察了三十岗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场,观看了专题片,听取了庐阳区创建三十岗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的工作汇报。专家组认为庐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突出重点、集中整治”的水土流失防治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过多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流域内坡耕地全面得到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98%以上,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98%以上,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以上,流域出口水质达到III类水标准以上,村容村貌和居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符合相关指标要求。
专家组认为:庐阳区三十岗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定位准确、思路清晰、理念先进、基础工作扎实,防控体系完善,效益突出,示范作用明显,达到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评定标准,同意通过评审。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供稿
经济林提升工程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面源污染降解工程
生态廊道工程
美丽乡村建设
生态乡村旅游
花卉苗木基地
村规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