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要闻

黑龙江省绥棱:旱改水,农民每亩多增收近500元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走进美丽乡村绥棱,一个“生态良好、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社会和谐”的新农村呈现在眼前,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1%。
    绥棱,位于小兴安岭南端西麓,环境幽雅秀丽。看到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稻田,您可能认为绥棱就是大面积水稻田,其实不然,它是国家重点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区,项目完成坡改梯工程1469.47公顷。其中,新修土坎水平梯田1014.8公顷,土坎坡式梯田454.67公顷;新修作业路7.93公里、单孔过路涵6座、双孔有基涵2座、提水泵站1座、输水管线5492米,项目实施推进了全县种植业结构改革,促进了项目实施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的水平梯田使坡耕地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治理综合程度达到100%,平均每年可拦蓄径流量达117.51万立方米,保土总量4.34万吨,通过塑造微地形改变地表径流的运动形态而将水留住,提高了流域减灾御害的抗逆能力,坡耕地土壤侵蚀被有效控制,减轻了各种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和水土流失所造成的面源污染,促进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恢复,使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同时,通过坡耕地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建设和坡面水系工程建设,增强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农民收入。治理后的土地以种植水稻为例,每公顷地可产水稻17000斤,平均每斤按1.6元计算,每垧地可收入27200元,扣除生产投入,每公顷地纯收入可达10000元,同比旱田种植每公顷地多增收7000多元。

    项目实施有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土地整理,将分散零乱、高低不平的地块合并成形状规则、面积适度的标准水田;将淤塞、破损的沟渠、涵闸建成了排灌及时的灌溉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提高了土地生产率,为实现优质、高产、稳产的大农业奠定了基础,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高效利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通过调整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结构,使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走上良性循环、并对周边区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例如在后头乡振东村、长山乡长山村、四海店镇林富村,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农户自发改地近千亩,促进农民直接增收近百万元。




旱田改水田


未改旱田

    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