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通过深化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之举,近年来,青海省以强化源头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理念为主线,以服务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为中心,紧扣深化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五个一”工程,突出宣传工作的主题、主线和核心,多层次、多渠道大力营造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氛围,国策宣传取得新成效。
一是抓安排部署,夯实组织基础。
把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作为水土流失治理的首要任务,列入目标管理体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细化到具体工作之中,与业务工作同时研究,与目标任务同时下达,与年度目标同时考核。成立了主管厅长任组长,各市(州)水利部门为成员单位,水保部门为办事机构的青海省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国策宣传教育的组织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并确立专人办理日常业务,形成了工作有人抓,业务有人办,任务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及时制定印发《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精心部署,认真安排,做到指导思想明确、目标任务明确、方法步骤明确、具体要求明确。
二是抓教育培训,夯实能力基础。
以提高能力素质为重点,统筹抓好国策宣讲员、新闻报道员、技术示范员“三员”的教育培训。积极向有关部门借力,每年推荐40余名国策宣传教育骨干参加在青海大学举办全省乡镇水利水保站所长培训班,学习水土保持国策知识,讲授宣传教育技能。同时,发挥省直机关干部自主选学等平台作用,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超前谋划,积极准备,认真组织水保干部职工参加培训,努力搭建教育培训新的制度框架,年均培训水保干部200余人次,水保干部开展国策宣传教育的能力素质明显提高。
三是抓方法创新,夯实舆论基础。
充分利用赛马会、物资交流会等活动时机,采取发放宣传材料、现场知识讲解、手机群发公益宣传信息等形式,面向农牧民群众集中宣传水土保持国策。组织青海电视台、青海广播电台、青海日报社、中国水利报驻青记者站等省内主流媒体对同仁县隆务河南当山、祁连县八宝河等5个典型小流域和中小学水保科普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青海日报》刊登了厅长署名文章《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 全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头版头条刊登了《小高陵,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黄河报整版刊登了《青海长青生态永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建立了省、市(州)、县三级信息采集和报送机制,形成了全省一盘棋、上下联动的宣传工作格局。
四是抓基础建设,夯实物质基础。
近年来,青海省水保部门先后组织力量编制了中、小学版《青海省水土保持科普教育读物》,制作了《青海长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画册,录制完成了《母亲河在呼唤》、《生态公园,绿色长岭》2部电视宣传片。坚持科研设施与科普教育设施建设相结合,在长岭沟和下沙沟示范园建设了综合治理、节水灌溉、红土母质和高陡边坡治理等示范区,建立了植物认知园,设立了“红领巾”林,建成100m2的人工降雨演示径流小区,制作了长岭沟科技示范园多媒体沙盘,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提供了社会实践平台。
五是抓范围拓展,夯实群众基础。
以中、小学为重点,从义务教育层面,组织学生到长岭沟参加水保实践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等形式向学生进行水土保持科普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水保国策进校园活动。在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组织干部职工走进大学校园,走进政府部门,走上街头社区,深入田间地头通过摆放展板、悬挂标语、发放资料、有奖竞猜、播放专题宣传片等形式集中开展宣传活动。 同时,利用水土保持执法检查的有利时机,对生产建设单位送法上门,组织开展水保国策宣传教育。
2015年是深化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的收关之年,青海省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 “五个一”工程,明确宣传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宣传机制、抓好经费落实、严格考核奖惩,保证领导、机构、责任、经费“四落实”,强化基层宣传教育力度,完善市(州)县级水土保持网站(网页)建设,积极推进海东市和黄南州水土保持进党校试点,不断把青海省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工作推向深入。
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