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要闻

青海开展矿山植被恢复调研探索高海拔植被恢复路径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0-07-0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近日,受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邀请,省水保中心与青海大学一行前往果洛州玛沁县就德尔尼铜矿进行调研,为即将展开的矿山生态植被恢复科研试验做好前期准备。

  德尔尼铜矿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海拔4000~4600m,年平均气温-1.2℃,属典型青藏高原大陆性气候。该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适合植物生长期仅4个月左右,矿区原始植被覆盖度在90%左右。德尔尼铜矿自2006年开始试生产,2007年起持续进行矿区生态治理,通过建设挡土墙、排水沟、护坡、防渗设施、植被恢复等达到了较好的治理成效,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尾矿库边坡前期实施的草皮剥离及移植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但由于剥离草皮较少,矿区表土不足,建设单位对排渣场和采坑边坡采用的穴播冷地早熟禾、老芒麦、披碱草等耐寒草种植被恢复措施成效不显著,不满足生态恢复要求。

  经过现场调查及研讨,省水保中心与青海大学充分考虑该矿区高海拔、低积温、土层薄、降雨量大的实际情况,拟采取撒播、条播、点播结合无纺布覆盖的播种技术和植生毯坡面固土绿化措施等多种方式开展边坡治理试验,通过2-3年的研究筛选出高寒地区成活率和保存率较高、生长速度较快的灌草种类,以及抗蚀性强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法,为德尔尼铜矿排渣场、采坑、尾矿库的边坡治理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探索青海省高海拔地区植被恢复的可行途径,为高寒矿区的生态恢复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青海省水土保持中心科研部王延秀  供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