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要闻

广西日报:幸福从绿水青山中来——水土保持法修订实施十周年看八桂变迁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1-03-3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1.jpg

  核心阅读

  山谷里柑橘树整片、坡岭上绿树成林、青山脚下流水潺潺……阳春三月,八桂大地处处风景如画。细看之下,这不仅仅是风景,里面还饱含着生态文明发展带来的喜悦和希望。

  水土保持法修订实施10年来,广西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全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10年间全区共下达27.78亿元,实施水土保持工程494项,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797.66平方公里。经过治理,全区水土流失强度明显降低,林草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泥沙明显减少,生态明显好转,抗灾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区农业明显增产增收,一座座青山、一条条溪流、一片片绿田构筑百姓幸福宜居家园。

  天蓝地绿入画来

  时下春光正好,走进邕宁水利枢纽工程,草木扶疏、春花绽放,新芽萌发,江里、岸上处处清风拂面,绿意醉眼,美得如同一幅水彩画。

  邕宁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以改善城市环境、水景观、航运为主,兼顾其他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是南宁市提出打造“中国水城”,构建现代亲水城市建设目标的关键性工程。

  “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贯彻‘三同时’方针,水土保持措施基本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步施工,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降到最低。”南宁市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承建工程水土防治项目工程部经理杨光龙说,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1.48亿元,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1400多公顷。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工程措施为先导,辅以绿化和覆土复垦等措施,加强“线”和“面”上的林草建设,保护新生地表,美容新塑地貌,改善和恢复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生态环境。 

  目前,邕宁水利枢纽工程已基本完工,工程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融为一体,不着一丝开挖痕迹。

  不仅是邕宁水利枢纽工程,对水土保持的严要求,还体现在对每个项目每个细节上的精益求精。

  为了保持水土,位于贵港市港南区的中广核新能源木格风电场,建设单位不惜投入重金。项目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充分考虑了水土保持因素,各方面都立足于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工程边施工边做水土保持措施。木格风电场场长徐伟称,今年计划再投资2500万元,把进场道路按产业道路的标准去打造,同时在路两边复绿种花,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旅游业,与地方共同发展。

  有行动,更要强监管。“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分市、县区、乡镇三级进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每年多次开展督查、检查,深入项目现场发现问题,解决困难。”贵港市水利局河长办专职副主任黄超超说。

  作为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落久水利枢纽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设置专门部门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执行部门,成立了以各参建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土保持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水土保持考评实施办法及相关制度,确保水土保持工作顺利推进。

  在采用传统监测手段的同时,监测单位积极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等新技术新方法,实现项目区无人机遥感影像季度全覆盖。同时,监测单位自主研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了国产系列卫星数据推送专线,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智能终端、GIS、GNSS等信息技术,对工程施工扰动状况、合规性及其防治情况开展监测,实现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和共享等,极大提升了监测精度和工作效率。高新技术的运用,使工程建设如虎添翼。

  2020年10月13日,落久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成为广西率先建成并发挥效益的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项目。

  水土保持法修订实施以来,自治区治理水土流失的驱动力加快,由单一措施、分散治理、零星开展的群众自发行为,发展为由国家和自治区主导实施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水土保持建设工程,建设规模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治理成效日益凸显。

  10年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建立起各级监督执法机构,形成一支覆盖区、市、县、乡、村五级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队伍。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平安广西”建设,严格生产建设项目管理,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预防监督,极大遏制了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

  根据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2020年我区水土流失面积为3.84万平方公里,较2011年水利普查发布的5.05万平方公里降低了1.21万平方公里,降幅23.96%,水土流失强度明显降低。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而今,广西这块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山清水秀好家园

  从荒山石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变化让人感叹不已,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镇毛潭村就是现在这般光景。

  毛潭村四面环山,属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耕地面积少,种植甘蔗曾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以前地块零散,就是种甘蔗,一年砍一次,路不通,运输成本高,一吨甘蔗才收入500元左右。”毛潭村村民成乾说,由于收成不好,村里很多年轻人不得不将地撂荒外出打工。

  为了改善当地的恶劣环境,2016年底,自治区水利厅在毛潭村开始实施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公顷,美化水源,建水渠、排污沟,修机耕路,硬化道路。2017年4月项目建成,路通了、灯亮了、村美了,村容村貌大变样。

  与此同时,植物措施紧跟而上,整合流转土地1300多亩,采取群众自主种植,实行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让砂糖橘取代甘蔗成为全村的主产作物,打造“田成方、路相连、渠畅通、水到田”的现代农业基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毛潭村悄然发生着改变,2019年1300多亩柑橘林开始挂果外销,每年柑橘产量达2600吨以上,直接经济收益在500万元以上。项目区封山育林治理后,幼林成长得到保护,增加了枝条产量、活立木产量,效益显著。毛潭村8个自然屯2379名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路。

  “我们有很好的风景和水资源,毛潭的清水鸭也是声名在外,下一步可以趁着乡村振兴的规划,打造乡村旅游景点,前景广阔。”对于毛潭村的未来,驻村第一书记钟诚满怀憧憬。

  2011—2020年,广西以贫困地区、石漠化片区等区域为重点,加快推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围绕“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做文章。广西各级水利部门把治理水土流失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与培育发展高效现代特色农业相结合、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综合规划,林草、工程、封禁保护措施有机结合。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收入增加,群众建设热情高涨,满意度高。

  2011—2020年我区投入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央资金18.13亿元,落实自治区本级水保工程建设资金3.15亿元,共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97.66平方公里,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56条,治理崩岗91座,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257.98平方公里。通过治理,项目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色农林产业集约发展,助力了广西脱贫攻坚任务完成,构建了项目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绿色为底绘新景

  “嫁到平野,在岸边住了10多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舒心过。”望着家门前碧波轻漪、水清岸绿的美景,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平野村村委副主任石凯思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被树木、花草“包裹”的平野村,一湾碧水特别耀眼。水畔是步道、广场、凉亭,周围还有青山环绕,颇有一种世外桃源之感。

  平野村位于龙胜平野流域内。没有治理之前,这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由于泥沙下泄,淤积河道,洪灾频繁,严重制约当地农、林、畜以及副业的发展,曾经的平野村山秃、水浊、土瘦、人穷。

  水土流失治理是当务之急,自治区水利厅将平野村定为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点之一,结合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规划和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项目区水源涵养功能,减少泥沙淤积河道,提高项目区防洪抗旱能力,改善项目区水质,保证项目区内流域及环境安全,农民生产生活及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搬走贫困“绊脚石”,大步走上致富路。当前,平野人正积极融入该县旅游环线,为发展乡村旅游作准备。“我们以打造乡村旅游为依托,引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特色经果林,将平野打造成集‘吃农家菜、摘农家果、品农家味、赏平野景’的特色乡村旅游村。”石凯思相信,只要勤劳肯干,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也不断增强。中央和自治区高度重视广西的生态环境问题,自治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自治区水土保持工作迈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水土流失治理全面提速,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法治体系逐步完善,责任考核制度初步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水土保持监督工作不断加强,水土保持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为维系广西良好生态环境,服务自治区“两个建成”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今,一批让群众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水土保持生态村犹如星星之火,在八桂大地呈燎原之势。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终点,生态文明建设也永无止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继续以经济落后地区、石漠化片区、边境地区、革命老区等区域为重点,坚持统一规划、政府领导、部门协作、项目带动、社会参与,持续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优先选择水土流失分布相对集中,治理需求迫切的区域,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规划,林草、工程、农业保护耕作和封育措施有机结合,沟坡兼治,生态与经济并重,优化水土资源配置,统筹开展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同时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水土流失治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水土流失治理助推广西实现乡村振兴。

1.jpg

邕宁水利枢纽两岸景观改善,风景这边独好

2.jpg

落久水利枢纽建成发挥效益

3.jpg

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古池村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

4.jpg

乐业县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工程

5.jpg

凌云县平南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广西日报2021年3月30日 ■ 周 映  瞿 翼  裴承敏 )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