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要闻

人民日报:陕西持续推进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 固一方水土 保黄河安澜(大江大河·关注黄河保护②)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1-10-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png

核心阅读

 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是改善黄河中游地区生态面貌的关键。近年来,陕西通过实施淤地坝工程等措施,持续推进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 

 秋收时节,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韭园沟流域两岸一派丰收景象,黄河蜿蜒流过黄土高原——这得益于一座座淤地坝带给黄土高原的转变。

 淤地坝建设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记者从陕西省水利厅了解到,陕西省目前建有淤地坝3.4万座,占全国淤地坝数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榆林、延安两市分别建成淤地坝2.18万座和1.14万座,两市淤地坝数量占全省的98%。

  筹建水土保持试验基地

 每当暴雨来时,山峁与山坡上泥沙俱下,经过沟底冲入支流、汇入黄河。而被淤地坝一挡,水道变宽,水流渐缓,肥沃的泥沙淤积于沟底,清水经溢洪道流走,沟底也“变”出了良田。

 “淤地坝建设,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治理水土流失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最初的淤地坝,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正高级工程师党维勤说。

 在榆林市子洲县裴家湾镇黄土洼村,有一个天然淤地坝,当地人称之为“湫滩”,是当地最早的淤地坝之一。滑坡土方闸住山沟,截断沟道,拦住洪水,形成天然拦泥坝,后经加工形成了高60米、淤地800余亩的良田。

 大规模淤地坝建设还要追溯到1950年。这年1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召开第一次治黄会议,把治黄目光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以此拉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序幕。

 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成立,主要任务是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水土流失规律,探索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配置模式、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浙江绍兴人陶克成为第一任站长,带领徐乃民、王笃庆等3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建起陕北第一个水土保持试验基地。淤地坝随之进入科研人员的研究视野。

 淤地坝技术不断发展

 随着绥德站成立,1953年,辛店沟、韭园沟流域的综合治理全面启动。受子洲县天然淤地坝的启发,淤地坝建设成为综合治理的重要工程。“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这是当地群众对淤地坝作用的总结。

 “最开始的时候,绥德站的同志打出坝来,百姓很不以为然。”如今已经89岁的徐乃民说。那年雨季到来,老乡都站在山梁上看着这座坝,觉得它一定会被山洪冲垮。结果它挺住了,当年就淤出一片良田。这田,老乡开始都觉得没法种,当时还是绥德站技术员的徐乃民和同事就赶着骡子去种地,秋后的丰收,让大家信服了。

 徐乃民20岁就来到了绥德站。从技术员干起,一直做到绥德站总工程师,一辈子再没离开过这片黄土圪梁,天天就琢磨一件事:淤地坝。沿着徐乃民与绥德站前辈的足迹,一批批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来到陕北,推进淤地坝技术不断发展。由小型到大型、从蓄水拦泥到淤地生产、从单坝建设到坝系建设,淤地坝技术逐渐成熟。

 到了200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成立了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与绥德站合署办公,增加了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等职能。

 党维勤是绥德人,1987年中专毕业后便来到了绥德站。令他难忘的是:2017年7月,绥德县遭遇罕见特大暴雨,当时,韭园沟流域在层层淤地坝的拦截下,洪水的影响明显减小,流速变缓、水质变清,下游群众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一年玉米能打三四千公斤,好的时候能有5000多公斤。”韭园沟流域的刘家坪村村民刘为斌说,“坝地保水保墒好,地势平、易耕种。”

 刘为斌口中的坝地,正是由淤地坝淤积起来的大片良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陕西省淤地坝共拦泥59亿吨,淤成坝地90多万亩,促进退耕还林还草300万亩,保护耕地60万亩。

 今年9月29日,陕西黄河流域淤地(拦沙)坝建设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仪式在延安举行。这次启动的是淤地坝工程、拦沙工程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三大工程”。其中,淤地坝工程主要在黄河流域多沙区实施,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区域进行布局,初期以大型坝为主,后期兼顾中小型坝;拦沙工程主要在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沟道侵蚀严重、有建坝条件的区域布局;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主要以黄河流域5度至15度缓坡坡耕地为主,以陕北为重点统筹布局,大力建设宽幅旱作梯田,兼顾老旧梯田提升改造。

 淤地坝固定河床、保持水土、增产增收,让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据介绍,淤地坝大多建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不少因年久失修已成为病险坝。

 “消除病险淤地坝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现有淤地坝上增设溢洪道。由于传统溢洪道存在资金耗费大、对环境影响较大等缺点,所以,需要研究一种耗资少、环境友好型的新型溢洪道。”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工程师刘思君说。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21日   第 15 版)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