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要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海打造平原河网地区高品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样板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4-09-0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640.jpg

蟠龙天地


640 (1).jpg

池杉林


640 (2).jpg

瀛东村


640 (3).jpg

汇智湖


640 (4).jpg

淀山湖


640 (5).jpg

亲水平台


上海依水而生,因水而兴。近年来,上海坚持以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为目标,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全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源源不断地为上海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目前,全市已建成2个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和10个国家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河湖面貌焕然一新。

一幅蓝图三道防线水美上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2020年5月,上海市河长办印发了《上海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水美上海绘制新蓝图,为美丽中国培树新典范。

该《方案》提出了“全域”建设包括4类151个小流域1574个治理单元的蓝图目标,并明确: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一个对水土流失、水环境和水生态进行三位一体式治理的系统工程,治理任务包括河湖水系治理、面源污染防治、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生态修复及人居环境改善5大类。

针对平原感潮河网水环境和国际化大都市对水生态环境高品质需求,《方案》还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制定了4类11项指标体系,并鼓励各小流域针对自身情况和特点,增加个性指标,如水体清澈度、滨河慢行步道、乐水亲水岸线等。

《方案》印发后,上海从实际出发,以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构建水域核心带、滨岸缓冲带、陆域协调带,治水、治岸、治污协同推进,构建上海版“三道防线”,走出上海特色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之路。

在水域核心带建设上,紧密结合幸福河湖建设,治河疏水,保护河湖水生态系统健康,恢复河湖水系格局;在滨岸缓冲带建设上,以提升河湖滨岸缓冲带生态功能为重点,因地制宜、因河施策,治岸保水,不断提升河湖及其周边生物多样性;在陆域协调带建设上,将河湖陆域范围的源头治理,与城市更新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等工作协同推进,治污洁水,以水兴业。

上海在“十三五”时期大力推进河湖综合整治,2018年底消除黑臭河道,2020年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十四五”以来,全市河湖水质总体稳定在Ⅲ—Ⅳ类。2023年,40个国控断面优Ⅲ类占比为97.5%,水土保持率达到了99.44%。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就在老百姓的宅前屋后。目前,上海仍在持续密切关注老百姓家门口的村沟宅河,努力提升河湖系统生态品质和服务功能,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美上海。下一步,上海将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上海河湖水体由“水净”向“水清”转变,打造更多“河通畅、岸美丽、底清澈、水安澜”的高品质生态清洁小流域。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过程中,上海已有两个区域被水利部认定为202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青浦区和浦东新区张江镇。

青浦区

青浦区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核心区域,近年来,该区在全面消黑除劣的基础上,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抓手,统筹协调水务、绿化市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体系。

其间,青浦区不但以“水”为脉,提质增效,实施流域性综合治理,使河湖生态全面复苏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江南水韵,国控、市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优良率达到95%;还以“林”为肌,植草造林,筑牢水生态安全屏障,通过在拦路港与吴淞江沿线建设生态廊道,并见缝插绿新建绿地和廊道,串联郊野公园、绿地林地、林荫片区等绿色空间,使区域陆域森林覆盖率提升至18.8%,绿化覆盖率超过44.4%,人均公园绿地超过10.5平方米;更在以“田”为底发展高标准生态农业,以“人”为本赋能高品质乡村振兴中,注重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累计创建出20个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和2个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莲湖村、西虹桥生态清洁小流域)。

张江镇

张江镇地处张江科学城核心区。42.96平方公里镇域面积范围内,有18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近20万各类人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08%,全域总绿化覆盖率35.24%,森林覆盖率21.31%,现有河道(水体)315条,总长度177.3千米,总水面积407万平方米。

近年来,张江镇始终从解决好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和约束出发,把“水土保持”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走出了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水土保持的特色之路。

其间,张江镇落实镇党委书记、浦东新区水务局分管领导双组长工作机制,编制印发《张江镇水土保持规划》《张江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方案》,绘成以纵向马家浜和横向川杨河为十字轴,“双轴、三片、五线、六园、多点”的系统治理“一张图”,全盘调配区、镇两级职能部门的专业力量和村居网格的专职力量,签订四级党建联建协议,组建了青年党员突击队,挖掘了241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民间河(林)长,实现了园区、社区、校区和商区的全覆盖式治理,并率先建成了“水、陆、空”立体式水环境综合监管体系,协同打造上海人工智能水域,为无人驾驶清洁船提供应用场景,从“自动巡查”逐步向“自动整改”迈进,使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95%,累计整治河道107.334千米,水质稳定在Ⅲ-Ⅳ类,河道水体透明度最高可达1米,让居民群众能够在家门口感受到生态廊道的“林水复合”“蓝绿交融”。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典型案例

崇明区瀛东村

立东海之潮头,迎长江之浪尖,瀛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共抓生态保护、乡村振兴与城市开发,探索出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的小流域新模式。

其间,瀛东村通过改造疏拓泯沟、畅通河湖水系、实施奚东沙保滩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上海第一座村级生活污水处理站、在pH值>7.5的盐碱化土地上探索绿化群落种植等综合治理,不但成功实现污水不出村,小流域水质稳定在Ⅲ类,还以河湖水系为核心,打造了十余公里长的滨水步道系统,形成了集防护和观赏于一体的环村绿化带,并提高了鸟类栖息地生境质量,促进了生态减灾协同增效。目前,水产养殖、瓜蔬种植、生态旅游已成瀛东村三大支柱产业。

其他典型案例

长宁区外环西河水系

长宁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外环西河水系,涵盖了以外环西河为主的17条河道。

其中的外环西河是近年来上海中心城区为数不多的大规模新开河道之一,北起苏州河,南至南夏家浜,全长5.39千米,河面宽约33米,水面积17余万平方米,串联了长宁区朱家浜等十余条横向河道,构建了长宁区“两纵七横”河网水系格局。

外环西河水系在侧向上建立了从水到陆的生境阶梯,打造了生态护坡和河岸生态缓冲带,丰富了河滨带植物和鸟类生物多样性;在垂向上构建柔性生态空间,在确保安全防洪的前提下,逐步改善硬质河岸,河流水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如此,不仅完善了长宁区以及虹桥东片区的防汛除涝能力以及水资源调度能力,更使区域水质稳步提升至年均值保持在Ⅲ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生动植物、水鸟栖息环境得到恢复,是城市生态河道对城区功能整体作用的高度体现。

此外,外环西河水系还通过设置雨水花园、生态调蓄池、透水步道,系统进行海绵性改造更新,形成了自我循环、蓄水、净化一体的生态海绵示范区;通过实施沿河慢行步道、亲水平台、“繁花溪语”花园等生态景观建设,为水系环境注入了新活力;南北向沿外环西河的外环步道与东西向的苏州河健身步道连通后,更形成了连续畅通的公共岸线和功能复合的滨水空间,打造了沿岸步行、路跑、自行车、体育赛事等健身休闲功能,实现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如此,外环西河水系如同一条“绿色命脉”,带动区域环境焕发全新生命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河流与城市的生息共融。

来源:新民晚报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