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年底将基本建成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0-07-1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特约记者 杨亚非 特约通讯员 张小林)记者在7月13日召开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会议上获悉,今年年底,长江流域将基本建成覆盖流域15省,监测站点多达230个的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进而全面监测长江流域各地水土流失状况。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达62万多平方公里,侵蚀总量位居七大流域之首。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是长江流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只有及时而全面地掌握全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的权威监测数据,客观、科学评价区域水土流失现状、发展趋势及潜在危险,才能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重要基础。

    为此,长江流域各地按照《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规划》的要求,积极有效地推进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建设。2005年,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一期工程建成了包括1个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9个省级水土保持监测总站、46个监测分站和7个监测点的监测网络体系。2009年,水利部又启动实施了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二期工程,流域又有6个省级水土保持监测总站、84个水土保持监测分站,184个水土保持监测点列入计划并开始实施。

    至今年年底,长江流域将建成覆盖西藏、青海、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广西15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1个,省级监测总站15个,地(市)级监测分站130个,监测点230个,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基本建成。

    据悉,流域各地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监测站点,采取以3S技术为主的先进科技手段,积极稳步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长江委从2000年以来,先后完成了三峡库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嘉陵江流域、金沙江下游、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怒江流域、“5.12”汶川地震灾区等水土流失严重的重点支流和重要区域的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建立了本底数据库,监测覆盖区域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

    自一期工程实施以来,流域各级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强化监测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水土保持监测业务骨干,目前全流域已有在职监测人员2000余人,已经成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技术依托。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