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水源 谋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0-11-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青海省祁连山地区水土保持规划初稿编制完成
祁连山脉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交界处,是青海、甘肃两省的天然分界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作为全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区域内河流密集,湖泊湿地众多,雪山冰川广布,但近些年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区域内过度放牧,草原虫鼠害,滥挖滥采,毁林毁草原因等造成大面积草地退化、沙化甚至消失,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诸多植被面积的减少和林地质量的下降,使得地表抗蚀能力急剧下降,地表径流减少,植被涵养水源功能急剧退化,加剧了区域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据调查发源与祁连山的河西走廊内陆河水系总径流量由建国初的78.55亿m3,下降到现在的72.64亿m3,减少了7.5%,部分支流干涸,源头河流断流年年发生,导致水资源短缺。该区生态环境的优劣、对大气及水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水源涵养功能、河川径流、湖泊水量等直接关系到本省、下游及周边广大地区的生态安全,其生态环境恶化将触动整个区域生态系统大神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为使祁连山地区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和扭转,使水资源等多种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水源涵养能力得以有效提升。水土保持局自8月初开始着手编制《青海省祁连山地区水土保持规划》,历经近3个月紧张细致的工作,于近日完成初稿编制工作。规划共涉及海北藏族自治州的3个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3个县,西宁市辖区的1个县,海东地区的3个县,共10个县,总面积6.31万km2,规划自2011年开始,分两个时段至2030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13.16 km2。
其规划建设内容包括了各类直接的水土保持植被建设和生态保护工程,也涵盖了间接支持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工程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遏制这一地区水土流失日益恶化的趋势,还有利于减缓和改善区域生态系统逆向演替的趋势,对区域内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有利影响。随着森林、草地生态系统的扩大,水源涵养量相应增加,使区域气候环境得到调节,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青海省水土保持局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