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对口扶贫单位一行赴城口县慰问检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0-12-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捐赠现场
座谈会上,慰问组热议城口发展
慰问沿河小学
活泼可爱的孩子们
沿河小学教学楼
本站讯 12月15日至17日,由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率队,部政策法规司、中国水利报社、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和长江委水保局为成员单位的扶贫慰问组,顶着寒风、踏着积雪,翻山越岭来到重庆市城口县,将水利部党组、部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对口扶贫单位的深情厚谊,带到大巴山南麓,传递给对口扶贫点的父老乡亲。
天气湿寒,山路崎岖。慰问组一行驱车数百公里,分头来到城口县沿河乡、厚坪乡、葛城镇和坪坝镇,实地检查小流域治理和坡改梯试点项目工程、慰问贫困学生,并与县委、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座谈,就扶贫工作的成效和下一步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充分沟通、交流。
在城口县沿河小学,课间活动的孩子们聚集在学校院子里,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写满着热望和期待。近年来,水利部在捐赠大量资金援建希望小学的基础上,还先后资助沿河小学的经济困难学生,使他们顺利完成了学业。
城口地处重庆市最北端,位于大巴山腹地,属典型的高寒深石山区。全县幅员面积3292.4平方公里,人口2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65万人。城口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自2002年10月新一轮定点扶贫城口县以来,水利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基本方针,始终坚持求实求效、惠民利民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改善贫困地区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宗旨,突出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项目扶贫,真扶贫、扶真贫,为城口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十一五”期间,共安排城口县水土保持中央投资2248万元,其中2010年安排中央投资1248万元。
水利部扶贫组充分发挥智力密集的优势,多次组织水利部水保司、政策法规司、水保总站、长江委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深入城口调查研究,就实施开发式扶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水利部始终把帮助城口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帮扶重点,在项目策划、资金争取和项目建设上给予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水利部的关心支持下,城口县实施的“长治”、“农发”等水保治理工程,县城防洪堤、北屏水库、渝北东大灌区、雨水集蓄利用、土桥子电站等项目建设,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9月,水利部扶贫组到城口县实地调研后,认领该县葛城街道庙垭村、修齐镇家园村、沿河乡文峰村为“三个确保”整村推进村。目前,3个项目村工作进展顺利。总投资503.7万元,建成了庙垭村、家园村、文峰村三个村的4处集中供水、35处分散式供水工程,共解决5114人、10000余头牲畜的饮水困难。投资1085.9万元,新建山坪塘6口(2.72万m3),配套建设堰渠28.2km,整治3条引水大堰14.71km,解决了3360亩田地的灌溉难题。投资459.45万元,建成了庙垭村1500亩蔬菜节水灌溉工程和100亩种苗基地微灌工程。投资1391.51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3.29公顷,建设生态水土保持林8000亩,修建耕作道路及人行便道47.46km。通过“三个确保”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今年人均纯收入将增长500元,达到4600元左右,成为城口县扶贫开发的“示范村”和“样板村”,为深入实施片区扶贫开发提供了范本。
水利部定点扶贫城口以来,十分重视科教扶贫,将经济资助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为城口未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1998年捐资40万元援建了黄安希望小学,2006年捐资5.5万元支持残障特教学校建设,2007年捐资5万元帮助沿河乡维修改造村小校舍,并每年资助部分贫困学生参加职业技术教育学习。
在水利部的倾情帮扶下,城口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全县共改造、新建乡村道路1375公里,解决了3.3万人的饮水困难,实施了1250户5000余人的移民搬迁工程,水电装机由2.5万千瓦提高到28万千瓦,年供电保障能力达25亿千瓦时,贫困人口从2001年的8.5万人减少到2009年底的3.6万人。城口已经从整体越温脱贫迈向了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进入了开放发展的新时期。
在座谈会上,慰问组对城口县的扶贫工作推进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全县下一步发展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希望城口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加注重理念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快中小河流域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做好水土保持监测。水利部相关部门将竭力为城口县的加快发展提供专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