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土保持与上中游流域水行政管理“十一五”亮点纷呈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1-01-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通讯员舒怡 记者孙太旻) 在元月20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召开的2011年全局工作会议上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时期,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在黄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精诚团结,奋发图强,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应对国家水土保持投资管理体制变革带来的挑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践行可持续发展水利新思路和维持黄河健康新理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使黄河水土保持与上中游流域水行政管理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并亮点纷呈。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万平方公里,其中建设基本农田1020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草5500万亩,实施生态修复1.24万平方公里,建成淤地坝3949座,其中骨干坝1390座。截至2009年底,全流域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入黄泥沙4亿多吨。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稳步推进,建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突出、管理规范的典型。由上中游管理局组织实施的齐家川、韭园沟示范区及南小河沟、辛店沟科技示范园项目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前期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先后多次开展了淤地坝安全大检查,摸清了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淤地坝防汛提供了预警信息服务,加强了淤地坝汛前检查和重点督查,确保了在建骨干坝安全度汛。
成功筹备召开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九、第十次会议,进一步促进了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成立的“黄河上中游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站”,为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提供了保障。
——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力度持续加大
进一步加大国家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督查力度,制定实施了《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河地区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督查办法》,开展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对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河地区违法违规项目进行了督查,累计督查大型生产建设项目500多个,使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率、实施率、验收率明显提高。
先后完成了黄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保护一期工程,建立健全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开展了人为水土流失普查、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子午岭、六盘山林区和晋陕蒙、晋陕豫接壤地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落实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制订了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首次成功发布《黄河流域国家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公报》、《黄河流域省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情况公报》、《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公报》,标志着黄河水土保持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完善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信息管理数据库,开发了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河地区国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对国家大型生产建设项目的动态管理。
参与了《水土保持法》修订工作,加强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开展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等专题研究。
——水土保持监测领域不断拓展
建成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郑州终端站和天水、西峰、榆林三个监测分中心,初步形成了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建立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本底数据库和原型观测数据库,开发了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库管理系统、黄土高原淤地坝信息管理系统等多个信息管理应用系统。
制定颁布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数据库表结构和数据编码标准,编制了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评价元数据标准和数据采集技术导则。开展了黄甫川流域和黄土高原12条小流域示范坝系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完成了神府东胜矿区、子午岭林区、三江源地区、多沙粗沙区等重点防治区的水土保持监测。编制了首期《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
——水政水资源管理取得新突破
强化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完成了辖区105个取水口、66套取水许可证的年审及换证工作;开展了黄河上中游水电站执法摸底排查及渭河等重点支流用水情况调研,办理了黄河上中游干流16座水电站的取水许可证,启动了日常监管工作;开展了黄河干流及重点支流水量统一调度督察,为确保黄河不断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进一步加强河道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和有关规定,受理、审查河道建设项目61项,颁发施工许可证30项。落实最严格的河道管理制度,开展了河道巡查及黄河干流和湟水、渭河、泾河、乌兰木伦河道建设项目专项执法检查。
加大了水事案件的查处力度和对重点省际界河的监管,开展了重点省际河段违规建设项目调查和现场查处工作。
加强了水政执法队伍和制度建设,天水、西峰、绥德三个水政监察大队升格为支队;制定完善了黄河上中游河道管理巡查报告和水行政执法检查办案等配套制度。
——水土保持科研和“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取得新成果
在基础理论和基础研究方面,开展了大理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减沙作用研究、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模型黄土高原”建设需求分析等10多项研究课题。
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48”计划、水利部公益性专项和黄委重大治黄科研等项目,完成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小流域坝系监测评价技术研究、小流域坝系规划及数字仿真模拟技术研究等20多项课题。其中5项成果分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三等奖,2项成果分获黄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在科技成果推广方面,完成了科技部“水土保持优良新品种植物繁育推广”课题,并通过了水利部的鉴定。继续开展了“模型黄土高原”工程可行性研究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数学模型研发工作,对数学模型一期工作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加强了小流域原型观测工作。
——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等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历时4年编制完成了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一期项目建议书,经反复修改完善,目前已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以此同时,还积极开展了拦沙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工作。
完成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修编工作,编制了《水土保持业务经费定额》,开展了黄委水土保持预防监督能力建设、黄土高原淤地坝防汛安全预警系统(一期)建设、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径流泥沙观测站网建设等100多项前期工作,为“十二五”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上中游管理局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事业和单位的持续发展,最根本的经验是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实行重点转向,确保履行好上级赋予的职能、完成各项任务。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7年以来,该局积极应对国家水土保持投资管理体制改变带来的挑战,按照水利部、黄委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和实施最严格流域管理的新要求,及时调整了思路,由侧重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向严格的监督监测管理转变,由项目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由单一行政管理向行政管理和技术服务型管理转变,进一步强化了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工作,全力推进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前期工作,加大了水政水资源管理与执法力度,使全局的职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流域机构在水土保持和水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