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敲定“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与目标任务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1-01-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通讯员马丽娜 记者孙太旻)记者从元月20日在西安召开的黄河上中游管理局2011年工作会议上获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将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全河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委党组的统一部署,坚持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终极目标不动摇,以多沙粗沙区治理为重点,全面强化基础支撑,严格监管,努力实现黄河水土保持与上中游水行政管理取得更大发展。
会议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工作经验,分析当前面临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确定“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减少入黄泥沙、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强力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进一步强化开发建设项目和重点区域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工作,最大限度遏制人为水土流失;落实最严格的河道、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水行政管理与执法的力度,有效保护、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强化基础支撑,不断提高流域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强自身建设,夯实经济基础,改革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确保队伍稳定和职工生活有新的提高,为更好地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会议明确“十二五”期间的目标任务是:
——全流域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25万平方公里,其中,建设基本农田83万公顷,造林305万公顷,建成淤地坝14300座,年均减少入黄泥沙达到5亿t以上。加大多沙粗沙区和内蒙古十大孔兑的治理力度,开展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建设,初步形成控制入黄粗泥沙的第一道防线体系。
——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法规、执法、管理和监测评价体系,以实施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为核心,加强监督执法和监测评价能力建设,基本实现国家级重点监督区的有效监督及全流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的动态监测、预报和定期公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工作,水土保持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深入落实最严格的河道管理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快速反应和综合执法能力显著提高。
——强化基础支撑,深入开展黄土高原植被演替问题研究,为更好地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宏观决策及各项措施的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以提高队伍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适应治黄事业发展需要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理顺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创新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进一步加大经济工作力度,实现经济收入和职工收入稳定增长;完成绥德站搬迁和旧址开发利用,开展临潼疗养院开发建设,搞好西峰、天水、绥德局的土地开发。
——全面提升文明单位创建水平,力争跨入省、部级文明单位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