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珠江流域水保工作眨动“千里眼”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1-2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提到沙漠化,相信大多数人不会陌生,但是提到石漠化,可能很多人并不知晓。我们在领略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峰林和石林奇观、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幻化之时,可曾想到岩溶地区石漠化与水土流失正渐渐吞噬着我们的家园,威胁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开垦、过度砍伐、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开发建设等原因,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石漠化,导致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资源减少,干旱、内涝等自然灾害频发,扶贫难度加大,形成“水在楼下、土在楼上”“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奇特现象,不仅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危及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
历时三年动态监测八省岩溶地区
“乱石旮旯地,牛都进不去。春耕一大坡,秋收几小箩。”这正是我国岩溶石漠化山区农民恶劣的生产与生活条件的真实写照。2008年2月,国务院批复《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8—2015年)》,决定在石漠化严重的8个省(区、市)的100个县启动实施为期3年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这标志着国家对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石漠化防治与水土保持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而这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决策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监测的支撑作用。
2014年至2016年,在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牵头,珠江委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和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具体承担,采用遥感监测、模型计算、现场调查与无人机航测等方法,开展了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8省(自治区、直辖市)455个县(市、区)的岩溶地区石漠化与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历时3年,野外监测达1226人次,获取野外无人机调查单元835个,解译图斑400多万个,首次依据《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SL 461—2009)》,对8省(自治区、直辖市)48.90万平方公里的岩溶地区开展了1995年和2015年石漠化及水土流失状况监测评价。
监测技术水平有较大提升
项目组成员以遥感监测方法为主,采用宏观遥感监测与无人机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人机交互式解译获得1995年和2015年两期岩溶区基岩裸露率因子;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法计算两期的植被覆盖度因子;采用数字地形高程模型(DEM)计算获得坡度因子;结合资料预处理、岩溶区划分、土地利用类型细分与更新等数据处理方法,并利用无人机样方数据进行精度验证,依据《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SL 461—2009),评价岩溶地区1995年和2015年两期的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状况(强度、面积、空间分布),监测分析20年间的石漠化与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曹建华研究员指出:本次工作首次依据《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SL 461—2009)》,建立了岩溶地区石漠化与水土流失时空数据库,提出无人机与卫星遥感结合的因子专题信息提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动态评价的技术方法,具有创新性,可为完善岩溶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相关技术规程、规范提供有益参考。
岩溶地区生态状况呈良性发展态势
监测数据显示,1995年岩溶地区石漠化总面积为11.52万平方公里,占岩溶面积的23.57%,2015年比1995年石漠化面积减少了3.16万平方公里,20年间减少了27.43%,年均减少面积0.16万平方公里,年均缩减率为1.59%。
从空间分布看,1995年—2015年20年间,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贵州省石漠化减少面积最多,为0.82万平方公里,占1995年贵州省石漠化面积的26.34%;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石漠化分别减少了0.60万平方公里、0.59万平方公里,分别减少了27.95%和16.98%;各省潜在石漠化面积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从石漠化强度等级看,20年来轻度石漠化减少面积最多,为2.25万平方公里,占1995年轻度石漠化总面积的25.68%;重度石漠化减少了0.24万平方公里,占1995年重度石漠化总面积的34.17%。
水土流失监测方面,1995年岩溶地区水土流失总面积为24.91万平方公里,2015年比1995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6.60万平方公里,20年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6.50%,年均减少面积0.33万平方公里,年均缩减率为1.53%。云南省减少面积最多,为1.43万平方公里,占1995年云南岩溶区水土流失面积的26.73%;贵州省减少了1.2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7.16%。从水土流失强度等级看,轻度流失减少面积最多,为2.89万平方公里,占1995年轻度流失面积的24.02%;中度流失减少了2.60万平方公里,占1995年中度流失面积的30.42%;强烈流失和极强烈流失分别减少了0.76万平方公里、0.34万平方公里,占其1995年流失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5.36%和29.73%。
监测表明,1995年至2015年,监测区域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强度明显减弱,区域生态状况呈良性发展态势。
后续工作持续开展
2017年6月29日,珠江委在广东佛山市主持召开了“岩溶地区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状况及动态变化监测”成果审查会,项目成果通过审查。水土保持专家左长清教授指出,项目采用遥感、无人机与现场调查等方法和手段,获取了监测区域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基岩裸露率、坡度等评价因子,运用多因子模型完成了石漠化、水土流失强度综合评价和动态分析,监测技术路线和方法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监测数据成果和分析结论真实可靠。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原司长刘震和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余新晓一致认为,本次监测工作是国内首次以岩溶地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为整体对象开展的专项动态监测,为该区域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效益评价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且监测成果可支撑该区域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相关规划、效益分析评价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岩溶地区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表示,将按照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和珠江水利委员会要求,持续开展岩溶地区石漠化与水土流失后续监测工作,为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为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作用。
(中国水利报2018年1月19日第4版 □俞国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