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生态建设切记因地制宜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新华社记者储叶来  张领
 
    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场面令人振奋。但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苗头。记者最近在西部地区基层采访中发现,有的地方在生态建设中不注意因地制宜,缺乏科学规划,盲目引种,影响了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需引起有关方面注意。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的一家林场,今年刚完成一项总投资达400多万元的防沙治沙工程。但据林场技术人员介绍,这里的沙漠正处大风口,最科学的办法应是种植灌木和草类,成本低见效快。可有关决策者却将治理工作复杂化,花钱把大片流动沙丘推平,引种了不适宜当地种植的新疆杨、臭椿之类乔木,建成林网,还不切实际地搞农业开发。结果,新种的林木大批死亡,流动沙丘又在几场大风后重现。
    据介绍,这家林场过去也有过类似的盲目行为。前些年,他们曾投入近50万元的以工代赈资金,用几年时间建了400亩果园,号称千亩果园。至今6、7年了,果园还没挂一粒果。当地群众告诉记者,建这个果园的本意无疑是好的,但没有很好地进行科学论证,盲目引种了红富士等不适宜本地生长的品种,致使现在的果园没有效益,生态效益也不大。
    上述事实说明,在今天西部大开发的生态建设中,因地制宜的问题不可忽视。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院副院长姚洪林认为,生态建设如果不讲科学,盲目进行不切实际的建设,不仅浪费有限的资金,损害建设者的热情,而且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到时后悔莫及。有关人士希望,各地生态建设的决策者,一定要多听取专家的意见,以防止和杜绝那些劳民伤财的瞎指挥做法。他们建议,生态建设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外地经验,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17日电)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