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内蒙古九成宫小流域生态园区建设初现秀美山川景色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内蒙古东胜市水利水保局经过3年的艰苦奋斗,在九成宫小流域把“四荒”地建成了绿色生态园区。今年4月,这条小流域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开发“四荒”示范小流域。
    没治理前的九成宫小流域,“冬季黄风乔得人睁不开眼,春季旱得庄稼种不进田,夏季无雨让人望眼欲枯,七八九月来一场大雨毁田万亩”。当地农民年人均粮食只有250公斤,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
    1997年,东胜市水利水保局从治理水土流失入手,把水土资源开发和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先投入56.2万元,为当地农民发展水浇地,人均达到1.5亩。受益农民把流域周围的12.8平方公里“四荒”地交给市水利水保局组织治理开发。水利水保局采用机械化作业,专业队伍施工,对沟、川、坡、山头实施一次性“革命”,到2000年6月底,共投入资金2140万元。他们首创的“一坝一塘”的水保建设模式,发挥了显著作用。3年来减少入黄泥沙12.16万吨,涵养水源19.6万立方米。不仅这片荒山沟变成美丽的生态园区,而且带动了一方经济,使当地农民人均占有粮食达到600多公斤,人均收入达到2430元。
    九成宫模式以水保坝系建设为龙头,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举,拦截泥沙,涵养水源,开发土地,发展节水灌溉,实现了水利与水保建设的完美结合;九成宫模式以市场为依托,种、养、加并举,引进鸵鸟、鸟鸡、美国七彩山鸡等优良品种,发展人参果、水蜜桃、良种沙棘等特种栽培,实现了水保综合经营基地建设与拉动地方经济的有机结合;九成宫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水利、水保、农业、养殖、工商和旅游多业并举,立足高、精、尖,加大科技含量,请进来、送出去,加强社会各界交流合作,实现了向大自索取与对大自然回补的有机结合。
    东胜市水利水保局刘局长还进一步描绘了九成宫的发展蓝图:到2002年,将借助西部大开的强劲东风,把九成宫建成一座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文化发达、人文风貌领先、生态环境优美、具有大西北特色的新兴旅游娱乐城。
    本报记者   苏冠群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