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张基尧在规划计划闭幕会上的讲话(全文)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 2月21日下午,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召开闭幕会,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在闭幕大会上作重要讲话,总工程师高安泽主持了闭幕会议。

    张基尧副部长首先强调了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四项原则:一是进一步理清思路,二是因地制移,三是深化改革,四是加强管理。

    张基尧副部长要求认真学习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明确今后五到十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张基尧强调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规划计划工作管理水平。

    张副部长还谈到今年的工作和如何传达贯彻好这次会议。

   (以下是讲话全文) 



同志们:

    这次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是世纪之交、“十五”开端召开的第一个规划计划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汪恕诚部长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同志也作了很好的发言。陈雷同志的报告对“九五”水利建设及规划计划工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提出了“十五”规划计划工作的思路、目标及2001年工作的重点,讲的很好。部有关司局和一些省(市、区)厅局的同志也作交流发言,会议对汪部长的重要讲话结合“十五”及2001年的工作进行了分组讨论。总的来说,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既总结了经验,又统一了认识,还明确了目标,部署了下一步工作。下面,我着重就“十五”水利建设及规划计划工作再谈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明确今后五到十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一)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稳步发展

    进入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核心,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我们的总目标。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打好基础和提供保障。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建议草案对世纪之初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并对水利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对水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任务作了总的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对2001年经济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最近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分析了世纪之初的水利形势,提出了“十五”和200年水利工作的目标任务,并作了具体布置和安排。总的来看,世纪之初的水利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建议和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中都把水利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位置,进一步明确了跨世纪水利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二是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放国债加快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中央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的连续性、稳定性。为加快大江大河治理、优化配置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三是水利部党组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根据新时期水利的新特点,抓住主要矛盾,调整治水思路,提出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治水方针,为开创新时期水利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四是1998年三江大水和2000年北方大旱,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的水患意识,提高了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建设水利的积极性和紧迫感,为新时期水利再造辉煌奠定了社会基础。五是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水利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行的大量调查研究设计工作,为新世纪水利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我们也面对着严峻的挑战。一是以洪涝灾害、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为主要特征的水问题依然存在,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解决三大问题任务更加艰巨。二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是要首先解决好水的问题。而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规划、项目等前期工作基础滞后,水资源管理粗放。很多问题急需解决。三是水利建设及管理都还比较薄弱。工程建设方面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不足,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观念不新、法制不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手段陈旧,已有工程不能充分发挥效益,资源难以优化配置。四是水利建设任务重,投资压力大。水利在投资、价格及运行维护等方面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投资渠道单一、思想观念陈旧,投资需求与可能差距甚远,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发展作为主题。因此,面对新世纪,水利工作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通过加快水利发展来解决水利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快水利发展需要加大投资、加强管理,中央决定近期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继续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重点搞好在建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基本维持前两年的水平,西部大开发中水利工程是生态建设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集中体现,也会有相应的建设规模,这都给水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同时,我们还应以改革和科技为动力,通过使用贷款融资、产权转换等方式寻求新的资金渠道,要通过已建工程和强化管理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由于我国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及水资源特点,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水利将会长期占有重要地位,水利建设也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中、东、西各地区水利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地区和阶段差异性。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清形势,根据东、中、西部的不同区位特点和经济发展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措施,努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坚实的水利基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在已有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制定好各项水利规划,形成科学、综合、前瞻的规划体系和信息网络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庞大,牵扯面广、关系复杂、投资需求大、建设周期长,科学的水利规划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搞好水利建设并保证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基础,是治水思路的体现。过去我们制定的一系列规划为我国水利建设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前期工作基础,实践证明没有好的水利规划就没有好的水利建设,没有好的水利规划就更谈不上水利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从防洪、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水污染防治几大方面都对水利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自然也对作为指导水利建设与发展的水利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长期投入不足等原因,水利规划工作薄弱,许多水利规划未能及时制定、补充、修订,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如流域规划多数是国务院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期批准的,使用的水文、经济、环境等资料上大都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水平,而近20多年来又恰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时期,这些都会对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产生巨大的影响。另外,全球气候变暖、局部微循环条件发生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加剧等也会对气象、水文、雨情、工情等产生影响。如近年我国频繁发生的较大范围的水旱灾害、黄河断流、局部地区生态急剧恶化、水污染加重等。因此,水利规划只有根据变化了的客观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断补充、修订、完善并形成周密科学的水利规划体系才能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

    98大水以后,我们认真贯彻中央15号文件精神,有力加强了规划工作。在已有规划的基础上,及时编制修订了一批规划,其中《长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嫩江松花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全国生态建设规划》等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黄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黑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塔里木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已上报国务院。《全国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全国防洪规划》、《全国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北方地区水资源总体规划》、《西部地区水利建设规划纲要》等规划都已取得重大成果。这些规划均在不同领域体现出在新世纪之初的治水思路,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规划中提出的水利建设布局和建设重点,具体明确了工程建设的轻重缓急,更是安排和开展前期工作的主要依据。没有这一基础,后续的前期工作必然失去方向和目标。因此,水利建设要加快,水利事业要发展,要首先抓好水利规划,通过规划保证水利建设、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布局和重点相适应,与部党组的治水思路相适应。要在近两年规划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规划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科学、综合、前瞻的水利规划体系,并加强规划成果管理和应用,形成高效的规划信息网络,为水利建设与发展夯实规划基础。

    (三)在“九五”防洪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下大力气实现大江大河防洪规划目标,特别要注意通过综合治理提高全流域整体防洪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安全保障

    “九五”期间,防洪工程建设成就巨大。“十五”期间,我们要根据七大江河的不同特点,本着继续坚持以堤防为基础,枢纽工程为骨干,蓄滞洪区建设为补充的原则,加强大江大河综合治理,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着力于加强流域综合防洪能力,确保大中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

    堤防工程建设中,重点加强长江、黄河、嫩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大湖的I、II级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基本完成长江中下游干流、武汉等重点防洪城市以及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垸围、重要支流的I、II级堤防的加固、堤身和基础防渗、填塘固基、涵闸隐患处理,进行干流河势控制等工程建设,使长江干流重点堤防达到流域规划标准;完成规划确定的黄河下游堤防加高加固和控导工程任务,结合河势控制和淤背固堤,逐步形成“相对地下河”,扭转过洪能力减小的趋势;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治淮、治太骨干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松花江、海河、辽河、珠江治理规划中的重要堤防及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建设任务。在加强堤防建设的同时,对淤积严重、影响泄洪蓄洪的河段和湖泊进行整治和疏浚,扩大行蓄洪能力。

    控制性水利枢纽建设中,重点加强长江、黄河等江河干支流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在继续建设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等水利枢纽的同时,兴建黄河沙坡头、嫩江尼尔基、淮河临淮岗、右江百色、澧水皂市、岷江紫坪铺等一批主要江河干支流控制性工程。以发电或供水为主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要服从流域规划要求,合理确定防洪库容和兴利库容,发挥其承担江河防洪任务的作用。

    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中,突出重点按照中央1998年15号文件要求,做好调整蓄滞洪区规划。对长江城陵矶附近100亿立方米容量蓄滞洪区等重点蓄滞洪区进行安全设施和蓄滞洪设施建设,完善进洪泄洪、安全转移道路、通讯等设施和标准围堤工程,保证重点蓄滞洪区能够按计划运用,区内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有保障。松花江流域要通过研究论证,规划安排蓄滞洪区,并将蓄滞洪建设与湿地、生态保护区结合起来。在巩固现有“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成果基础上,按照规划要求,继续对长江中下游进行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通过修建进出洪口门,破除双退垸内子堤民垸、巩固平、退成果。

    同时,要重视对国际界河、大江大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河流和中小河流进行治理。加强防洪指挥调度系统及水文等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要认真贯彻防洪法、蓄滞洪区使用补偿条例。研究建立蓄滞洪区保险办法,不断完成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和法规体系。

    (四)在加强灌区改造、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础上,加强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中心的跨地区、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首先要从节水入手,把节约用水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并突出抓好北方地区的节水工作。一是要抓好大型灌区的“两改一提高”,即通过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二是新建灌区必须建设成为节水型灌区。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中,要把减少渠系输水损失与减少田间用水损失相结合,水利节水措施与农艺节水措施相结合,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喷灌、滴灌。“十五”期间,全国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提高到0.45,在农田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净增农田灌溉面积3000万亩,增加牧草、林地、果园灌溉面积1250万亩;三是抓好重点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工作,促进工业循环用水和废水处理回用,使全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50%提高到60%;四是城镇生活节水要以推广使用节水器具为重点,加强对自来水公司等供用水大户的监督,减少跑冒滴漏。五是根据各地实际,较大幅度提高水价。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和水价理论建立促进节水、有利治污,保障生活、方便管理的水价体系。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巩固“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水污染治理成果,启动长江、黄河上中游库区、北京官厅水库,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污水集中处理,重点保护好城市和农村饮用水源。加强地下水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取用量。

    实施远距离跨流域调水将是我国二十一世纪水利的一大特点。首先,要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建议精神,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十五”期间尽早开工,逐步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确保京津等大城市供水安全。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围,可互相补充,但不能互相替代,都是必要的。南水北调初期直接供水的主要目标是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并通过多种方式缓解农业和环境的缺水状况。要坚决贯彻“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思想,在调水之前,首先要做好节水、治污和环保规划,并落实好相应措施和投资。南水北调工程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以及各省之间的关系。对骨干工程、配套工程、资金筹集、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水价政策等要进行多方案的论证和比选,以求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要发扬民主,继续听取各方面专家、社会各界和地方的意见,积极研究,科学决策,分期实施。二是除尽早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外,还要适时兴建一批区域性调水工程和一批中小型蓄、引、提工程。三是充分挖掘当地水资源潜力。在充分论证有效控制下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积极利用雨洪资源、处理后的污水、微咸水等非传统水源,多渠道开源。四是加强城镇供水工程建设,多渠道增加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投入,努力在五年内基本解决现存的农村饮水困难问题。 

    (五)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城乡水务一体化是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必然要求

    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已成为全球水资源管理的重要议题。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实时监控手段引发的水资源浪费、水污染加剧、河道下游断流和水事纠纷增多等问题十分突出。深化水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已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2000年黄河、黑河、塔里木河和引黄入津调水成功的实践不仅证明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可以使有限的水资源通过合理调度、优化配置更加高效利用、有效保护,而且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我们要通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资源统一管理并为其提供条件、奠定基础。要加强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需水与供水、用水与防污的统一规划,把水利工程建设与制定主要江河水资源分配方案,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水情的水权(使用权)分配制度,加强需水管理,完善监督和处罚机制结合起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监控管理。通过水利基础设施及管理系统的建设促进水资源统一管理规划和目标的实现。加大对省际断面和重要支流入河口的水量、水质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入河排污许可制度,实施总量控制。

    (六)以信息化为手段,继续加强防洪调度及水资源管理中的信息采集、分析、决策系统建设,以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而水利科技进步和创新,则是加快水利发展,提高防洪调度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利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要加强对江河防洪、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城市供水与排水、城市及农业节水、水土保持等领域以及工程建设的科技创新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重点抓好节水技术,堤防险情探测,水处理技术与工艺,以及卫星、雷达与地面站监测监控相结合的水文及洪水预测预报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如加强大气水及微咸水、中水等综合利用研究和推广,人工增雨要由抗旱为主转向防旱为主的研究和应用。采用信息网络、数字化等新技术,通过试点逐步建设数字化流域管理系统,通过防汛指挥系统、水质信息系统和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决策的时效性和科学性,逐步实现水信息测报自动化、信息传输与处理网络化、水管理调度程序化,实现防洪科学指挥调度和水资源实时调度。根据实际需要和地区特点,有选择地在有关流域、有关省进行水利信息化建设与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数字化等方面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七)加强西部地区水利建设,把西部地区水利建设与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紧密结合起来

    以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工程建设为重点,建设六大标志性工程。突出搞好西部地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是西部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西部水利建设必须与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紧密结合起来。在尽快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同时,还要建设对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建设具有全局意义的面上工程,如西部地区人畜饮水工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黄河中上游、长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农牧交错区的水土保持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贫困县城供水水源工程,微小型水利工程。积极开发西部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效节约、保护,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在西部地区的水利建设中,一是要认真作好水利规划、加强前期工作。二是集中以工代赈、水利建设、扶贫解困等多种资金,统一安排,提高使用效率。三是要突出建设重点,集中建设事关全局和见效快、效益高的骨干项目。四是加强建设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八)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路加大基础设施管理改革的力度,以建立水利基础设施良性运行机制为目标,加强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提高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益

    50年来特别是“九五”以来,我们建设了大量的水利基础设施,形成了330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但由于防洪等水利工程大都属于公益性基础设施,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人员臃肿、机构重叠;管理粗放,手段落后。又经常受到洪水的毁坏,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经费,很多工程难以充分发挥效益。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研究在新形势下水利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建立水利基础设施良性运行机制,提高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益已是水利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水利工程管理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要尽快改革防洪等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根据不同工程性质和规模,建立不同类型的管理模式,强化各层次的管理责任,落实管理目标责任制。二是管护分离。精干管理、分离维护,把维护纳入基建领域、推向市场。三是精简机构、定编定员,对管理人员实行竞争上岗,一专多能,改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益。四是建立正常的管理费用渠道和维护费用来源,形成经济效益较明显的城镇供水、中小水电工程,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农田水利工程,要因地制宜地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由用户参与或直接管理,微小型水利工程由农民自建自管,提高管理效率。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规划计划工作管理水平

    (一)把握几个特点

    1、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水利与经济、社会各方面关系越来越紧密 

    过去人们常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现在人们都说“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这是人们对水利的认识的转变和不断深化。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要加快发展,人口继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都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水利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社会对水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因水资源条件所确定的水利制约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洪涝灾害频繁,人口众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水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规划计划工作中必须认真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水资源条件,通过规划布局和工程建设来协调好水与人的关系、协调好水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的关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与市场行为的双重作用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计划建议提出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和科技为动力,要在下世纪之初,通过深化改革,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九五”期间,尤其是98大水以后我们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水利投资、水价、工程建设及管理运行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作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还很不够,与“十五”计划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规划计划管理部门的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央“十五”计划建议的精神,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贯彻到我们的具体工作之中。在规划制定与投资计划安排中,都要划分事权、明确职责,正确界定工程项目的性质和类型,对公益性水利项目要按照“公共物品”的经济理论通过公共财政进行建设,对于有明显经济效益的水利项目要应用市场经济的概念运用市场机制来建设,利用市场经济理论,研究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综合水利功能的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和资金运作方式。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计划建设布局、结构调整及政策引导等方面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保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高质量运行。

    3、在投资强度继续增大的条件下仍需要进行投资结构调整,突出投资重点、提高投资效益、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我国水利建设中,一直存在一个基本矛盾,这就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的巨大需求与投资有限供给的矛盾。“九五”期间特别是后期,中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水利建设投资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使水利投资需求矛盾有所减弱,但投资不足仍然是水利建设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全国大多数地区地方水利建设中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在跨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们一方面希望于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继续增加水利建设投资;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认识到繁重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和资金供需失衡这一对矛盾的长期性,既要以改革的思路开辟多种资金渠道,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又要根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结合本流域本地区的特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不断优化调整投资结构,突出建设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建设质量。

    4、水利现代化必须率先实现规划计划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世纪之交,全球高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正向纵深发展。水利部党组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形势,及时提出了“水利现代化”的水利发展目标,这就为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水利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与龙头的规划计划工作,尤其要加强自身基础建设,率先实现现代化。要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使规划、前期设计、年度计划每一个环节都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把从事规划计划工作的同志从大量的琐碎工作中解脱出来,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高度,多研究水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紧扣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这个主题,从治水思路、发展战略、工程布局、管理体制等方面去研究解决水利三大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要紧紧围绕关系水利发展的关键问题,组织有关单位加强基础问题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建立规划计划信息网络系统,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适应水利现代化的要求。

    (二)抓住几个重点

    1、以基础资料的时效性、可靠性、完整性为基础,全面做好规划工作

    水利规划既描述了我国江河流域水资源基本状况和基本自然规律,又概括了水资源在各个方面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还总结分析了水利建设的基本格局、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治水思路,提出水利在各个领域、不同阶段的发展方向、主要目标和任务,所以说,规划是治水思路的具体体现。近两年,我们在加强水利建设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水利规划工作,并且逐步形成了一批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水文资料收集、勘测基础工作、运用新的技术与手段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水利主管部门和勘测设计单位,借口经费不足,存在不重视勘测工作,不重视基础数据的现象,水文资料陈旧缺乏、地质勘探简单粗放、经济指标虚假不实,用旧资料、旧成果应付新任务;有的对规划经费缺乏严格管理,不按已批经费安排工作量,成果质量不能满足要求。这些问题对规划工作危害极大。因此,我们对规划基础工作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要舍得花投资、花精力,把基础资料夯实;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综合分析各种条件,切实加强和做好规划的基础工作。使我们形成的每一项规划都建立在时效性、可靠性、完整性的扎实基础数据之上,都能经得起技术上的推敲和时间上的检验。

    2、以提高设计质量、增加项目储备为目标,进一步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规划为我们明确前期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把握好前期工作的布局和轻重缓急,但是不等于有了好的规划就有了好的项目前期工作。具体到每一个项目,能否拿出优质工程设计和技术方案则是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关键。我们总说前期工作滞后,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除了前期经费、基础工作跟不上外,前期工作深度不够、设计质量不高也是主要原因。因此,在前期工作中一定要提高前期工作深度和设计质量作为突破口,即使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也必须克服各种行政干预,充分保证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质量,避免反复评审、事倍功半。同时要实行多方案的设计比选,一个好的水利工程设计不仅在微观上有好的技术指标,好的经济指标,在宏观上还要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重大的水利工程项目,由于技术上的复杂性和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其设计方案的产生必须要经过反复的科学选比,最终确定。在方案的科学选比中,不仅要科学地确定工程定位,比较技术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还要进行环境影响的比较,投资构成方案的选比,建设管理体制的研究等,使工程综合效益满足最优的原则。要充分意识到前期工作中实行设计方案科学选比是前期工作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要求,是新世纪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要求。要把设计方案科学选比作为项目前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必须完成的程序,严格实行。

    当前水利要抓紧完成中央15号文件提出的防洪建设目标,要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水利基础条件,要加快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前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而前期工作经费不足、勘测设计基础差、项目审查审批慢已经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抓住目前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重视和抓好前期工作,中央和地方都要积极开辟前期工作经费来源,各省(市、区)要从水利建设财政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前期工作。坚决扭转只重视上项目争投资不重视深入细致的前期工作的倾向,千方百计筹集前期经费、提供资金保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全社会的技术力量增加技术含量,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要理顺水利前期工作体制,建立水利前期工作基金,建立部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回收制度,初步形成稳定的水利前期工作经费来源渠道。要加快勘测基础工作、充实设计力量、加强质量监督与管理,严格按基建程序加快项目审查审批步伐,增加项目储备,满足建设需要。

    3、以优化投资结构、突出建设重点、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原则,合理安排投资计划

    我国水利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确定工程建设目标和安排项目计划时,既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投资的可能,既要放眼未来,又要立足当前,既要考虑全局,又要有所侧重。近年来,中央水利基建投资虽然有所增加,但仍然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进入新世纪后水利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投资需求进一步加大。根据水利发展“十五”计划,虽经过调整压缩,“十五”期间全国重点水利建设投资需求仍达4500亿元,其中“九五”结转投资规模约1300亿元。据测算“十五”投资规模中中央投资2800亿元,年均需要560亿元,总规模和分年投资都远远超过了“九五”投资水平。而“九五”投资水平的提高主要是依赖于后三年大幅增加的国债投资。虽然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从2000年中央水利国债投资和目前确定的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的情况看,形势并不乐观。2000年中央水利财政基建投资共计268亿元,其中国债177.5亿元,比1999年减少56.4亿元。而目前初步落实的2001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共为260 亿元,其中国债投资170亿元,大体与2000年水平持平,即使西部开发再能增加部分投资,也不过300亿元左右,与“十五”计划提出的年实际需要数仍然相差不少。而且随着经济形势不断转好,消费预期的增加,国家利用国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既不能长期维持,也很难再有大的增长,“十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供需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因此,在现有投资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结构、突出建设重点,才能保证投资效益,才能体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各级水利部门都要对水利建设和投资形势进行认真的分析,慎重的决策,做到:(1)充分利用当前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大好机遇,统筹规划、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分轻重缓急安排好项目计划,加快水利建设步伐。(2)在基本建设总体安排上要确保续建,控制新开工项目建设规模。要优先保证“九五”结转重点项目顺利完成。对于“十五”期间新开工项目严格遵守基建程序,要充分论证,在前期工作条件具备的基础上,保证“十五”计划中的重点骨干工程优先开工。(3)投资结构上,要在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注意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工程建设。一是在防洪工程建设中,要继续以堤防建设为重点,在堤防建设中要把重点放在基础防渗和涵闸改建。在保证在建堤防工程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建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责任制,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使其尽快发挥效益。在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建设管理体制和项目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嫩江尼尔基、淮河临淮岗、右江百色、澧水皂市、岷江紫坪铺等一批主要江河干支流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和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二是在强调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要结合2000年北方大旱暴露出来的严重水资源危机,积极推动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加强北方缺水地区城市水源工程建设,加强中西部地区农村人畜饮水和乡镇供水建设,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三是在重视工程建设同时,要兼顾防洪非工程措施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建设。(4)在地区分布上,要加大对西部大开发水利骨干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安排对地区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防洪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灌区节水与改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水利标志性工程建设。要采取多种措施,力争用3到5年时间,基本解决2400人的饮水困难;要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中型水库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要加强西部地区水源及部分跨地区调水工程建设;要对大型灌区有重点的按基本建设程序分批进行以节水为中心建设和改造;要加强西部地区以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南北盘江、农牧交错区、内陆河流域天然绿洲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5)积极利用银行贷款和外资,开拓多种投资渠道,增加水利建设投资,为加快水利建设提供基本保障。

    4、以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建设现代化规划计划管理体系、实行项目全过程计划管理为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法制、加强管理是保障水利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要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投资政策规定,制定相应的制度、办法,规范工作程序,加强对水利规划工作、水利前期工作和水利投资计划工作的管理,建立现代化的水利规划计划管理、统计分析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

    计划管理工作要实行逐级责任人负责制及项目主管单位行政领导责任制,要加强计划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严肃性,建立计划的监控和法规体系,实施计划全过程跟踪,提高计划执行质量。要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堵塞漏洞,防范和杜绝挤占、挪用水利资金问题的发生,建立健全水利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制,从资金预算、资金拨付、资金使用等环节上明确各部门、人员在水利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职责,分级负责,层层把关。国务院已经转发国家四部委《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财政部也正在推行预算编制及资金拨付改革,各级水利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

    水利建设统计和信息跟踪,不仅是水利分析和决策的依据,也是判定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及质量好坏的一把尺子。各级领导一定要提高对水利信息统计工作的认识,加强对水利信息统计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检查,坚持依法统计,严格统计制度。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利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水利规划计划管理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学会并注意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水利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水利既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承担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任,经济建设的布局和经济运行的质量也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改变先建设后治理、先浪费后节约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出发,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利规划与建设要根据各种需要、从现有水资源条件实际出发,抓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主要矛盾加快建设、强化管理,力求做到三个效益的统一。第二,要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水利建设项目大都以社会公益性为主,往往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收效慢,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必须从长计议、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既要立足当前,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更要放眼未来,为子孙着想、为后代造福。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水利工程建设往往涉及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甚至跨地区、跨流域,在规划建设中要尽力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否则,不仅工程不能发挥效益,还会留下许多遗留问题。即便如此,很多情况下水利建设还是免不了“效益搬家”,即一方受益,而对另一方带来损害,这就要求我们以大局为重,既要考虑局部利益,更要服从全局利益,发扬团结治水的精神,保证水利工程的整体综合效益。第四,要正确处理好西部开发和东部建设的关系。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快西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在继续加强东中部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大西部水利建设投入力度。既要兼顾西部水利建设对提高中东部地区防洪能力、改善中东部地区水环境和增强中东部地区能源供给的积极作用,又要防止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对中东部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合理安排西部地区和东中部地区的建设项目,加强西部大开发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东部地区水利现代化,带动中部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到中东西部优势互补、突出不同重点,取得共同发展。第五,要正确处理好加大投入与建立机制、加强管理的关系。稳定适度的投资是保证水利建设的基础,而建立机制、强化管理则是提高投资效益和工程运行效益的根本。在不断增加水利投资的同时,尤要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多下功夫,要更新观念、转换机制、明确责任,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建管并重,切实把加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作为提高投资效益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第六,要正确处理好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关系。在注重工程措施的同时,一定要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很多情况下工程建设受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并不能完全按照人们的主观愿望进行建设和发挥作用,而通过建立科学先进的监测指挥调度系统和科学有效的行政、经济管理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往往可以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益。防洪非工程措施效益尤为明显。因此,只有做到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才能更大发挥水利建设的效益。第七,正确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已建设了数以万计的水利工程、形成了数千亿元的水利资产,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水利建设也同样存在着经济建设中数量多、质量差,规模大、效益差的问题,我们也要把投资结构调整和追求规模效益作为重大水利经济课题进行研究。既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既要有规模、更要有效益。

    三、关于2001年的工作

    (一)切实加强规划工作,逐步完善规划体系

    在目前开展的各项规划工作中,要抓紧完成淮河、太湖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上报和海河、珠江、辽河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审查论证,争取年内完成“全国防洪规划”的编制和审查上报工作。在“西北地区水资源规划”、“北方地区水资源总体规划”及“全国水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全国水资源总体规划”。同时抓紧开展“国际河流规划”、“河口治理规划”等专项规划;尽快完成南水北调综合规划以及局部项目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对经国务院批准的规划纲要等文件,分轻重缓急开展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抓好“十五”计划的细化和实施以及“西部水利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继续加强对“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性研究”、“中国的水问题及其对策”以及“长江三峡建成后下游防洪形势及对策”、“黄河小浪底建成后下游防洪形势及对策”等重大专题项目的研究。并对规划工作合理进行计划,建立规划计划网络和成果共享的机制,加强规划及成果管理,推动项目成果应用,逐步完善规划体系。

    (二)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在西部开发水利规划的基础上,加大西部开发水利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突出作为应急工程的项目前期工作;在继续抓好大江大河堤防工程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各类工程项目的平衡,突出加强水源工程、枢纽工程的项目储备;进一步拓宽前期工作资金渠道,管好、用好前期工作经费,保证投资效益;加强勘测设计单位资质及勘测设计成果质量管理,加强对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尽快整理汇编水文、水情、地质等重要资料,加快完成在建工程的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以建立起完善的、不断更新的前期基础资料库,以高质量的基础资料保证前期工作质量,最终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三)科学、规范地做好年度计划工作

    首先要千方百计、保质保量完成2000年计划目标。到去年年底,2000年水利基建投资计划完成约占全年下达计划的53 %,其中国债投资计划完成较差,占安排国债计划的不足35%。剩余国债投资计划按要求必须在今年汛前完成,任务很艰巨,各地要克服困难,采取切实措施,抓紧大好施工季节全面、按时完成计划;第二,根据水利建设的实际和目前已落实投资的情况,按照突出重点、分清层次的原则进一步编制落实好2001投资计划,继续争取国家增加水利建设投资,根据职责分工,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加大投入力度,做好各项目地方资金的配套及地方项目的建设尤其是地方重点堤防、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人畜饮水等工作;第三,在这两年加强整改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基建程序和计划调整程序、重申计划调整的权限,强化计划管理;第四,年度计划要根据项目管理要求,按照工程概算及已安排投资流程情况,考虑工程建设的形象进度和施工强度等要求安排。投资安排一定要与实物工程量相结合,与工程的形象进度相结合,以实物形象作为投资计划完成的考核指标,坚决改变只管投资、不管建设效果的现象;第五,加强计划工作的检查监督。除了发挥水利基建统计分析的作用外,还要加强水利基建计划执行情况的实地监督与检查。去年水利部先后派出21个检查组到全国一些省市区进行调研检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要总结经验、继续执行。

    (四)加强规划计划队伍建设

    规划计划工作千头万绪,往往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在部机关,规划计划司的同志们经常加班加点,我看流域和地方规划计划部门也不例外。水利规划计划队伍一直是我们水利战线上一支素质过硬、作风顽强,敢于吃苦、能打硬仗的队伍。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树立全局观念,团结治水,把我们的工作做好。我们要继续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作手段,还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本地区实际学习中央及各级领导关于水利工作的一系列指示,提高政策水平,加强对本流域本地区社情、水情的了解和掌握,并在实践中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规划计划部门既是综合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又是权力部门。我们必须保持吃苦耐劳、谦虚好学的好传统,自觉加强法制学习与教育,依法行政、秉公办事。加强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同志们,新世纪已经开始,新的目标和任务也已经明确。只要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指示精神和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扎实工作,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新成就,就一定能为新世纪的水利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谢谢大家!

    图为张基尧副部长在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