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浩辉:搞好“长治”促进西部可持续发展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日前在重庆召开了第十一次会议。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参加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要充分认识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搞好“长治”工程建设,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翟浩辉在总结了“长治”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及分析了取得成功经验后指出,展望新的世纪,“长治”工程迎来了新的、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从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现状来看,总体形势并不乐观,经过多年的努力,尽管局部地区重点治理效果明显,但总体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恶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大,综合防治的协调任务重,按照现在的治理速度,要几十年才能初步治理一遍,其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必须予以充分认识。
翟浩辉强调,突出预防保护,促进西部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搞好生态系统建设是基础,首先要落实好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在西部大开发中,既要搞好开发建设、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生态系统,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十五”期间,各地特别是西部省份将开展大规模的水利、交通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对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水利部门要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土保持委员会的领导下,切实承担归口管理职责,依法行政,搞好监督管理。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等项目建设过程中,做到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提前介入,宣传好《水土保持法》,搞好水土保持技术服务,全方位落实“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最大限度地防止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二是强化植被保护,严格禁止陡坡开垦、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控制对植被的大规模破坏。三是加强对已有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管理和维护,建立既能巩固好治理成果,又能使治理成果不断发挥效益的新的管理机制,提高工程质量,巩固工程效益。
翟浩辉强调,加强综合治理,促进退耕还林。当前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的重点: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朱镕基总理提出的“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大力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以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搞好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经济林草,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要首先解决好群众的基本口粮问题,保证退耕还林还草能够做到退得下、稳得住、有效益、不反弹,恢复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系统。同时要抓住当前以粮食换林草的大好机遇,依照《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对25度以上陡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
二是在综合治理的措施上,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基本农田建设要走少而精的路子,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就近就低搞好坡耕地改造等基本农田建设,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水利配套、应用农业科技、实现稳产高产上下工夫,由重数量转到重质量、重效益,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方式转向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由以粮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转到以经济生态效益为主,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经济林草。同时要加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力度,要大力兴修水窖、涝池和坡面水系工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大搞节水,为生态建设服务,特别是解决好干旱季节苗木缺水和发展经济林用水的问题,千方百计提高林草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林草的经济效益。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三大措施中,要进一步增加林草措施的比重,加强经济林草植被建设。
三是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搞好水土保持植被建设。特别要充分发挥长江上中游地区降雨比较充足、林草易于生长的优势,遵循自然规律,大力加强封山禁牧,封育轮牧,严格控制樵采砍伐,依靠大自然的力量,促进大面积林草植被的恢复。在干热河谷等条件差的地区,要因水、因土制宜,科学选择适生树种、草种,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增加地面覆盖度,提高防治水土流失的效益。要因地制宜地搞好经济林建设,注重发展畜牧业,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步伐。
翟浩辉强调,加强项目管理,积极推行“三制”。加强项目管理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手段。加快“长治”工程建设,要通过严格、科学的前期规划设计论证和审批,保证项目建设布局的科学合理、治理技术路线的正确,建立起工程管理部门、法人单位、施工单位、监理机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责权关系,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
翟浩辉强调,落实“四荒”治理开发政策,不断深化水土保持改革。治理开发“四荒”对于加快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治理开发“四荒”工作,一是按法律政策办事,严格界定拍卖范围,严格按当地政府批准的水土保持总体规划进行,不得进行掠夺式开发,依法保护治理开发者的成果。二是制定规划,搞好服务。“四荒”治理开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把“四荒”地的水土保持规划搞好,明确治理的内容和要求,保证“四荒”的治理开发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为主要目标,以绿化荒山、荒丘、荒滩、植树种草为重点,同时在“四荒”治理开发实施中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三是加强监管,巩固和发展“四荒”治理成果,严格按照“四荒”治理协议,加强对《“四荒”治理协议书》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治理目标的实现,同时要加强对拍卖资金的监管。四是要进一步制定和落实“四荒”治理开发的优惠政策,在资金上对购荒户要一视同仁给以补助。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机制活的治理开发大户,鼓励群众转变“四荒”治理开发观念,由以单纯扩大耕地面积、种植粮食为主转到造林种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和生态良性循环上来。
要根据当前新的形势,不断深化水土保持领域的改革,特别是在组织治理方式上,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需要,将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形式由过去主要依靠政府组织,逐步转向政府倡导、群众自愿、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热情参与水土流失的治理,又要通过政策和效益机制来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
翟浩辉在总结了“长治”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及分析了取得成功经验后指出,展望新的世纪,“长治”工程迎来了新的、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从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现状来看,总体形势并不乐观,经过多年的努力,尽管局部地区重点治理效果明显,但总体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恶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大,综合防治的协调任务重,按照现在的治理速度,要几十年才能初步治理一遍,其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必须予以充分认识。
翟浩辉强调,突出预防保护,促进西部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搞好生态系统建设是基础,首先要落实好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在西部大开发中,既要搞好开发建设、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生态系统,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十五”期间,各地特别是西部省份将开展大规模的水利、交通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对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水利部门要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土保持委员会的领导下,切实承担归口管理职责,依法行政,搞好监督管理。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等项目建设过程中,做到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提前介入,宣传好《水土保持法》,搞好水土保持技术服务,全方位落实“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最大限度地防止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二是强化植被保护,严格禁止陡坡开垦、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控制对植被的大规模破坏。三是加强对已有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管理和维护,建立既能巩固好治理成果,又能使治理成果不断发挥效益的新的管理机制,提高工程质量,巩固工程效益。
翟浩辉强调,加强综合治理,促进退耕还林。当前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的重点: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朱镕基总理提出的“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大力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以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搞好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经济林草,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要首先解决好群众的基本口粮问题,保证退耕还林还草能够做到退得下、稳得住、有效益、不反弹,恢复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系统。同时要抓住当前以粮食换林草的大好机遇,依照《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对25度以上陡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
二是在综合治理的措施上,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基本农田建设要走少而精的路子,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就近就低搞好坡耕地改造等基本农田建设,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水利配套、应用农业科技、实现稳产高产上下工夫,由重数量转到重质量、重效益,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方式转向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由以粮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转到以经济生态效益为主,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经济林草。同时要加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力度,要大力兴修水窖、涝池和坡面水系工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大搞节水,为生态建设服务,特别是解决好干旱季节苗木缺水和发展经济林用水的问题,千方百计提高林草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林草的经济效益。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三大措施中,要进一步增加林草措施的比重,加强经济林草植被建设。
三是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搞好水土保持植被建设。特别要充分发挥长江上中游地区降雨比较充足、林草易于生长的优势,遵循自然规律,大力加强封山禁牧,封育轮牧,严格控制樵采砍伐,依靠大自然的力量,促进大面积林草植被的恢复。在干热河谷等条件差的地区,要因水、因土制宜,科学选择适生树种、草种,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增加地面覆盖度,提高防治水土流失的效益。要因地制宜地搞好经济林建设,注重发展畜牧业,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步伐。
翟浩辉强调,加强项目管理,积极推行“三制”。加强项目管理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手段。加快“长治”工程建设,要通过严格、科学的前期规划设计论证和审批,保证项目建设布局的科学合理、治理技术路线的正确,建立起工程管理部门、法人单位、施工单位、监理机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责权关系,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
翟浩辉强调,落实“四荒”治理开发政策,不断深化水土保持改革。治理开发“四荒”对于加快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治理开发“四荒”工作,一是按法律政策办事,严格界定拍卖范围,严格按当地政府批准的水土保持总体规划进行,不得进行掠夺式开发,依法保护治理开发者的成果。二是制定规划,搞好服务。“四荒”治理开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把“四荒”地的水土保持规划搞好,明确治理的内容和要求,保证“四荒”的治理开发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为主要目标,以绿化荒山、荒丘、荒滩、植树种草为重点,同时在“四荒”治理开发实施中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三是加强监管,巩固和发展“四荒”治理成果,严格按照“四荒”治理协议,加强对《“四荒”治理协议书》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治理目标的实现,同时要加强对拍卖资金的监管。四是要进一步制定和落实“四荒”治理开发的优惠政策,在资金上对购荒户要一视同仁给以补助。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机制活的治理开发大户,鼓励群众转变“四荒”治理开发观念,由以单纯扩大耕地面积、种植粮食为主转到造林种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和生态良性循环上来。
要根据当前新的形势,不断深化水土保持领域的改革,特别是在组织治理方式上,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需要,将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形式由过去主要依靠政府组织,逐步转向政府倡导、群众自愿、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热情参与水土流失的治理,又要通过政策和效益机制来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