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沙治沙立法迫在眉睫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新华社记者王炽 沈路涛
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会同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负责起草的防沙治沙法草案,今天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对于我国迫在眉睫的防沙治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定这一法律,将为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维护我国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经过长期的努力,在防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土地沙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1985年至1995年,我国土地沙化面积平均每年扩大246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到90年代后期,土地沙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50年代以来,由于沙漠化的加剧,我国已有超过10万平方公里,即相当于一个江苏省的土地面积完全沙化。如果再不采取积极措施,扭转土地沙化加剧的势头,在今后的50年里,还将有成倍的土地沙漠化。
其实,大自然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去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遭受了13次沙尘暴危害,甚至长江下游的一些地方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进入21世纪的第一天,我国北方地区即受到沙尘暴的袭击,接着又发生了两次沙尘暴。专家指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是今后沙尘暴发展的趋势。
而一次又一次的沙尘暴给受灾地区的农牧业、工业、运输业以及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事件也屡屡发生。1993年5月发生在西北地区的特大沙尘暴,席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四个省、自治区的72个县旗,伤亡400多人,牲畜死亡12万头(只),农作物受灾面积33.7万公顷,仅甘肃、新疆两个省、自治区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4亿多元。目前,全国有5万多个村庄和上百座城市经常受到风沙危害,由于沙进人退,村舍被掩埋,成千上万的农牧民背井离乡,成为“生态难民”。土地沙化的蔓延和加剧,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巨大威胁。
沙化土地的不断扩张,除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自然原因,但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引起的。盲目开荒,大规模的毁林毁草,使原来的滩地、固定沙丘变成流动沙丘;过度放牧,沙化地区草场超载率高达50-120%,有些地区高达300%;滥采滥伐,大量破坏沙生植被;滥挖野生中药材等沙生植物,每挖1公斤甘草要破坏8-10亩土地;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大水漫灌,过度开采地下水,河流上游大规模开垦,造成下游断流等等,加剧了土地沙漠化的趋势,给一些地区造成了“生态危机”。
而目前,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森林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分别作过一些规定,取得一定成效,但未能从根本上起到遏制沙漠化扩张的作用。究其原因,有执法不严的因素,但有关法律对防沙治沙问题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强有力的规定,是更重要的原因。今天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防沙治沙法草案,为了解决沙漠化急剧扩张这一特殊紧迫的问题,提出了比较有针对性的防沙治沙措施,并比现行的一些规定更为严格,这是十分必要的,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遏制土地沙化势头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