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汪恕诚:怎样做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在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编者按:规划计划是做好水利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和龙头。在新世纪之初、"十五"计划开局之年,研究如何做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利部部长汪恕诚2月19日在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这篇重要讲话,就怎样做好新时期的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了深入的、系统的阐述。这篇讲话实际上是从水利规划计划的角度阐述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工作思路,不仅对做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而且对做好整个水利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次会议是在新世纪之初、"十五"计划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新时期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进入新的世纪,水利建设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文件用较大篇幅深刻论述了新世纪初期水利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水利部党组根据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新特点,调整治水思路,提出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方针,为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作为水利各项业务工作龙头和基础的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要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探寻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确定水利发展的任务和重点。水利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要建立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认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有哪些不同层次的需求。我发表过一个观点,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水利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主要包括五个层次的需求。第一个层次是饮水安全。如果连水都喝不上还谈什么水利。第二个层次是防洪安全。第三个层次是粮食安全。人要生存要吃饭,就要保证粮食供给,粮食安全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第四个层次是经济用水。当前实际上就是保障城市用水安全的问题。中国水资源短缺,目前我国人均2300立方米,当人口发展到16亿时人均仅为1700立方米,即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低于这个水平就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均,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我们要在农业用水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保证16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就得靠节约用水挖掘潜力,满足农业用水需要。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用水大量增加,工业生产用水也增加,水资源短缺的主要矛盾将主要体现在城市。去年一场大旱,北方几十个城市用水告急,就把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充分暴露出来。从总体来讲,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已经进入到第四个层次,也就是城市用水安全保障层次。许多城市搞远距离跨流域调水,将是本世纪水利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五个层次是生态用水。当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果不注意环境问题就会制约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总之,经济社会发展到不同时期对水利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过去,有些地方搞规划时不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具体要求,关门搞水利规划,其原因就是对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不深。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制订规划,大体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水利现代化规划",包括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地。这些地方经济较为发达,水利设施较为齐全,开始追求水利现代化,重点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水、防污、环境保护等方面做文章。第二类是"水资源规划",主要是我国北方相当一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其他一些城市,这些地方主要是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工作侧重于水资源问题,所以称为"水资源规划"。南水北调的理论基础就是水资源配置问题,实际上也是基于水资源规划。第三类仍旧是原来的水利规划,内容较多地集中在保障防洪、保障农业供水等方面,这样的省份大部分仍然叫水利规划。

    规划计划工作一定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来确定水利发展的任务和重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就是水利工作的重点。全国如此,各个省如此,每个城市搞水利规划时也是如此。要认真研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明确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并作为水利规划的基础。

    第二,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特点和问题,确定水利工作的措施和对策。这里强调两条,一是自然地理条件,二是水资源特点。中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各地情况不同,确定的水利规划也应该不同。在内陆河流域譬如新疆,多数河流为内陆河,其水资源基本是"喝光用尽"。表面看好像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上是牺牲了生态用水,生态被大量地破坏。内陆河地区在水资源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水资源除蒸发掉的以外,其他主要用在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上。水资源总量就这么多,人工生态越扩大,自然生态就越缩小。解决的办法就是提高用水效率,减少蒸发量。通过一些措施尽可能发展人工生态,而不破坏自然生态。如把平原水库改为山区水库,用节水灌溉的办法减少蒸发量,同样可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水资源总量确定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必须考虑水资源的特点,这是内陆河地区水利规划工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盆地地区,比如四川,盆地水利的特点决定水利规划工作要按高度不同分为三类:在上游海拔高的地方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保护好生态系统,禁止盲目开荒;在中游修建水库,把水资源留下来发展下游灌区,提供工业用水,保障人民生活用水,保障城市用水安全;下游要注意防洪,用水区要突出抓好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盆地水利规划就是要按不同区域把握水利发展战略目标。在扇形地区譬如辽宁,周边比较高的地方宜于保护生态,在扇形各个支流上修建水库实施水库联合调度提高防洪能力,保障城市用水安全。水库联合调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资源配置手段。平原地区譬如江苏,河网发达,河道坡度平缓。通过大量泵站、船闸、闸门的联合调度来配置本地区的水资源。在去年大旱之年,江苏通过联合调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经济损失,大旱之年没有减产。因此,平原水利规划重点要放在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来满足水资源的需求上,用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还有一种是半岛,如山东半岛、辽宁半岛等,水资源来源靠台风带来降雨,但是又很快流入大海,常常水资源短缺,规划工作就要强调拦蓄水源,强调节约用水。海岛水利的特点又不一样,譬如海南,海岛地形决定江河源短流急,留住降水较难,表现为干旱。因此海岛水利规划要侧重通过修建工程把降雨留住,否则海岛经济发展就受影响。列举以上例子,主要是想说明:一是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的不同特点确定水利工作的措施和对策。特点不一样,解决的措施和对策方式就不一样,决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抄。二是在搞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特点和问题来确定水利工作的措施和对策。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第三,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提出不同层次的需求,那么水利的总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就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把水利总的发展趋势把握住了,即使在谈到防洪具体问题时,思想上也会时时绷紧生态问题这根弦,时刻考虑到人与水的和谐共处。有些地方本身水资源短缺,洪水来了却不顾一切把洪水放走,忽视了雨洪资源的利用,以致于洪水过后接着出现干旱。过去用水不注意防止水污染,很多水利工程只考虑水的调度而不考虑污水的调度,污水处理在设计里根本不考虑。总之,没有站在较高的层次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长远来看,中国的核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水利发展的总趋势就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制订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在满足一个城市或地区水资源需求的同时,是不是会造成更大范围的生态破坏,否则,就不符合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比如黄河断流的应对问题,我们是在加强管理后确保没有断流,并没有修太多的工程。在实现干旱年不断流目标的同时,还为天津输送了4亿立方米水。这就是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分析问题的结果。因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是资源水利区别于工程水利的关键。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水利的灵魂。在考虑水利各项工作时,应当综合考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个总方向。如果规划里没有贯彻这个思想,就不符合时代和形势的要求。

    第四,根据国家财力状况和市场投资能力,确定水利建设的规模和步骤。有了好的规划,思路就清晰了,重点也明确了,就会按照关键和重点花钱搞建设。但是建设是受财力限制的。我说的财力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国家财力状况,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力;二是市场投资能力,就是有些事情我们可以通过市场来筹集建设需要的资金。上述问题解决后,在实施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国家财力和市场投资能力按照先后次序和轻重缓急来实现规划目标。如云南水利的思路是什么,按照目前国家财力能投多少,省财力能投多少,从社会能集资多少,先抓什么,后抓什么,明年干多少,五年计划干多少,一算就都清楚了。

    二、规划计划工作工作思路的调整

    按照以上四条原则来衡量,目前规划计划工作还有差距,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调整工作思路。

    第一,在注重水利自身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水利与经济社会的紧密联系,做到水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曾在多个场合讲过,我们不能就水利谈水利。水利工作好坏不能简单地用修了多少水库、完成了多少土石方、扩大了多少灌溉面积衡量,更重要的是水利为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了哪些问题,比如大旱之年黄河没有断流,意义是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北方地区连续干旱的情况下,由于黄河不断流,胜利油田没停产,老百姓用水得到保障,生态没有破坏。衡量水利工作的好坏,是看水利工作有没有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水利工作包括工程措施,也包括非工程措施。我们并不排斥搞工程建设,工程建设要为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提高用水效率,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服务。黄河不断流,黑河调水成功,塔里木河往下游输水成功,总理给予很高的评价,原因就是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花小钱办大事。

    第二,在注重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管理等非工程措施的应用,达到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目的。兴建工程固然十分重要,但工程本身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目标是治理洪涝灾害,解决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等水资源问题。解决水资源问题单靠工程措施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非工程措施的配合,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三河"调水成功就是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强化行政手段取得的成绩。如果没有工程措施,黄河上没有刘家峡、小浪底这些水库,就缺乏实施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只有工程措施没有非工程措施也不行。

    水资源优化配置有四种手段:一是工程手段,二是行政手段,三是经济手段,四是科技手段。目前,我们实施的"三河"调水,主要采取工程措施和行政手段,有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并颁布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加之水利部门和有关省区通力合作,才实现了全流域的调水成功。经济手段、科技手段也很重要,经济手段就是应用产权、水权、水价和水市场的理论,用经济办法来推进水利的发展。没有科技手段,连信息都不知道,就无法更好地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因此,规划计划工作要改变长期以来只注重有形工程而忽视非工程措施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江河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并不是仅仅靠工程措施所能解决的,尤其是在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一定规模的条件下,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便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

    第三,在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更要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也是水利规划的任务,水利建设不能破坏环境,这个观点我已讲过多遍了。在讲资源水利的时候,讲了开发、利用、治理和节约、保护、配置六个词。以前我们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当前要特别注意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这是因为以前水需求量相应较少,还感觉不到缺水,我们工作重点主要放在防止水对人的侵害上;现在水需求量增大,供需矛盾突出,要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侵害,不要浪费、污染宝贵的水资源。在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和水资源状况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更要注意节约和保护,注意优化配置水资源。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也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决不能成为生态的破坏者。如果只顾使用而不顾对生态的影响,我们就不是真正的水利工作者。水利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实现水的科学使用,做好两件事情:一是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一是通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这也是当前水利工作的两大目标。搞规划计划的同志要切记,不能仅热衷于把资金花在有形工程建设上,也要安排在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等水利工作上。

    第四,在注重工程技术、安全问题的同时,更要重视环境、经济、体制等问题,全面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长期以来,工程设计在思想上比较强调工程技术问题,强调安全问题,这并没错。但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使设计人员的思想越来越保守,只考虑安全是第一位的,很少考虑经济问题。中国专家的咨询报告绝大部分谈工程技术问题,国外专家的咨询报告有技术问题,但重点是涉及经济方面的问题。国外专家看问题,除了技术把关以外,更多的是如何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建设工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过去我们进行工程审查和立项审批,同样只重视工程技术问题,对经济问题、管理体制问题关注不够。一个工程到底需要多少资本金,可以使用多少贷款,资本金的构成比例以及股份的确定,工程建成后能否良性运行,都不进行审查。所以,兴建的许多水利工程形成一个个不良资产,银行贷款还不了,连维修费也没有。今后,在项目的审查和审批时,对经济问题、工程管理问题以及生态问题要严格把关,而且社会越发展,这些问题将会越来越重要。

    三、当前规划计划工作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水利建设的新思路。水利工作的目标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我们要求大家做的每一个规划都是有宏观战略眼光的规划。

    一是我们制订规划,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水利建设的新思路。近年来,部党组在认真总结治水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宏观形势的基础上,提出要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部党组到整个水利行业,大家都在探讨新时期、新形势下水利工作应该怎么做。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现在讨论还刚刚开始,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新思路。二是我们制订规划,要明确水利工作的目标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水利工作的两大目标。这两大目标相互联系,但不能等同代替。从水利工作的最终目标来看,两大目标最终都是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水利工作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认真分析全流域和本地区实际情况,针对当地存在的水问题,提出方案与对策。也就是说要求我们做的每一项规划都是符合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规划。

    从全国来看,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部党组从全国的情况出发,只能提出一些原则性意见。如果各地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也只提出原则性意见,就像喊口号似的,工作就很难落实。水利工作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认真分析全流域、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地存在的水问题提出方案与对策。总之,制订水利规划要针对当地存在的水问题,提出方案与对策,做到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第三,要认真研究产权、水权、水价、水市场等水利经济问题,研究体制、机制、法律法规问题,以适应市场经济时代要求。也就是说,我们要求大家做的每一个规划都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要求的规划。

    我前面已经讲了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四种手段:工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工程手段在50年的基础上还需要继续完善;行政手段在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方面还需要加强,还没有实现"一龙管水、多龙治水"。这次黄河全流域调水成功的实践,使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统一管理有了一次比较深的认识,也坚定了各地加快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步伐的信心。经济手段就是要研究市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水利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产权和水权问题上。自然的水只有经过工程措施变为可利用的水,这时水才成为商品。工程建设需要投资,就会形成产权。现在已开工或准备开工的大型水利工程有七八个,如安徽的临淮岗、宁夏的沙坡头、黑龙江的尼尔基、四川的紫坪埔、湖南的皂市、广西的百色等等,所有这些工程都要按照产权关系来确立管理体制,保证将来能够良性循环。项目审查部门在审查项目时,首先要把好关,对产权不明晰、投入产出关系不明确的,宁愿晚点批。在前期工作中不要只看到技术问题,不要认为前期工作就是设计院画图纸,一定要把经济问题、投入产出关系、投资关系、体制关系弄清楚,这是前期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水权,就是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等。水资源的开发、使用、转让都应该是有偿的。对这些问题,从事规划计划的同志也要认真研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掏钱,大家用水,调水工程设计规模都偏大,即使建成后工程效益也难以充分发挥,工程建成就变成了包袱,这都是体制的问题。

    第四,要努力提高水利工作的科技含量,以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也就是说,我们要求大家做的每一个规划都是具有高科技水平的现代化水利规划。

    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工业现代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大力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同样,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我们制订规划时要努力提高水利工作的科技水平,以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科技含量要提高,改变水利工程科技含量低的形象。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我提出,各大流域、经济发达省区、新开工重点工程,要率先实现现代化。水利系统信息化首先要从工程上起步,逐步扩大到其他领域。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可以先行,标准可以高一些。西部地区可以从新建工程开始逐步实施,标准也可以逐步提高。总之,我们在制订规划时,一定要努力提高水利工作的科技水平,以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

    作为水利工作者,面对当前水利发展的大好形势,我们应该把工作搞得更好。水利工作的龙头就是规划工作。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