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委员说:生态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2001年3月13日
虽然“九五”以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目前仍然承受着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生态安全不容乐观。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提醒国人继续关注环境与生态问题。
9日下午,曲格平与全国人大环资委王涛委员和孙鸿烈委员共同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他说:“当前我国环境形势具体表现为:环境污染尚未得到根本控制,多数城市空气污染超标,部分地区酸雨危害严重,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仍在发展,水土流失治理进展缓慢,荒漠化扩张的势头日益加剧。”
防沙治污短期难有大进展
谈到近日又一次猖獗的沙尘暴时,曲格平说,北京沙尘暴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境内,一个是境外。就境内而言,风沙自古就有,而最近越来越频繁了。原因一是北方连续多年干旱;二是不适当开垦破坏了生态,使绿洲萎缩,沙漠地区环境恶化;三是过量放牧,加剧了对草原的破坏。目前,全国人大环资委等单位已初步起草防沙治沙法并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在这方面,一要加强政府规划;二要强化政府责任;三要加大投入,目前我国的沙化面积已经达到168万平方公里,在当前条件下能够采取措施进行改造的大约有50多万平方公里,最低也要投入几千亿元人民币,如何筹资成了治沙的关键。
曲格平说,在水污染方面,继无机化学污染之后,目前在太湖、巢湖等江河湖泊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大量的水体受到程度不同的各种形式的污染,治理起来需要一个过程。大气方面,多数城市空气污染超标,部分地区酸雨危害严重。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仍在发展,水土流失治理进展缓慢,每年荒漠化的面积以几千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形势不容乐观。
南水北调:不治污不调水
在回答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是否考虑到水污染的问题时,曲格平说,将会影响南水北调的最关键的问题便是水污染。
他说,在东线工程经过的山东境内有一段存在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南水北调工程。不过总体来讲,南水北调尚处于论证阶段,如何处理水污染问题,可用朱基总理所说的三句话来解决:一,“先节水,后调水。”花费巨大引来的水遭到浪费是不容许的;二,“先治污,后通水。”如果不能将南水北调渠道沿岸的污染源清理好,通向北方的水无法保证清洁可用;三,“先环保,后用水。”北方用水单位首先必须将环保措施搞上去,才能使用调来的水。
孙鸿烈委员说,南水北调首先将会给北方的生态带来好处;至于中线可能会给汉江流域带来一些生态影响,为了尽量缓解这种影响,一方面是将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使其拥有更大的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长江调水入汉江,以解决汉江下游水量减少带来的问题。
在回答记者关于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的提问时,曲格平说,三峡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和防止污染。防止污染方面,将对现有污染源进行改造、关闭;在建设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不能产生新的污染源,同时亦在沿线规划建设49所污水处理厂,其中重庆地段是重点。同时要防止水土流失,在移民过程也作了相应的考虑。
西部大开发不是西部生态大破坏
在回答记者有关西部大开发是否会造成西部的生态大破坏时,曲格平说,环境保护是“两会”代表委员关心的问题,我认为西部大开发不会造成环境大破坏。原因主要有:第一,国家在决定开发西部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绝不能走边开发边破坏的路,不能搞先开发后治理,而是决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出台了保护环境的“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逐步开发”的十六字方针,目前已经退耕还林800多万亩;第二,国家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在西部开发中把关,对于项目进行生态影响后果的评估,各省市也专门设立了相应机构。
曲格平说,“十五”计划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超过任何一个五年计划,除了专设“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外,在其他领域也相应提出了要求,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贯穿于整个国民经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