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印度国际沙棘学术研讨会总结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中国沙棘代表团
2001年2月19-23日,由国际沙棘中心主办,印度树木学会、印度HIMACHAL PRADESH农业大学承办的国际沙棘协调委员会第五年会暨印度国际沙棘学术研讨会在印度新德里召开。参加会议的除了印度代表30多人外,还有加拿大、中国、德国、芬兰、尼泊尔、俄国、乌兹别克、乌克兰的代表近30人。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焦居仁司长、水利部沙棘中心卢顺光副主任等7名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见附件1)。
一、会议简要介绍
1、会议主题
与历次国际沙棘会议的主题相衔接,大会组织委员会把本次大会的主题定为:沙棘,21世纪人类环境与健康的资源。
2、会议议程
根据国际沙棘协调委员会的意见,大会组织委员会把大会分成两个阶段,一是学术交流;二是召开国际沙棘协调委员会第五次年会。会期为4天。会议第一天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印度政府卫生部秘书(副部长)S. CHANDRA女士、HIMACHAL PRADESH省农业部长V.SAGAR先生等官员出席了开幕式,印度政府林业研究与教育局局长宣读了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的贺信。
3、沙棘学术交流
在随后3天的学术交流中,来自9个国家的近40名沙棘专家、学者就“沙棘引种和育种研究”、“沙棘育苗和栽培”、“沙棘营养和生化研究”、“沙棘医药研究”、“国际沙棘合作”等5个专题进行研讨,德国和印度代表团还用展板展示了沙棘研究和加工技术成果。
从学术交流情况看,本次会议基本反映了目前国际沙棘研究的最新成就,与会的专家也基本是目前国际沙棘研究和开发领域最活跃、最有代表性的,所反映的成果基本涵盖了各个重要的领域,加上印度方面良好的组织,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大会。
4、国际沙棘协调委员会会议
应国际沙棘协调委员会的要求,大会组织委员会专门安排一天时间召开国际沙棘协调委员会第五次年会,主要讨论成立“国际沙棘协会”的有关事宜。会议由国际沙棘协调委员会主席、中国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焦居仁司长主持,与会的9国代表18人出席了会议,并就“国际沙棘协会”章程、组织和领导机构、主要职能、会员应交纳的会费等关键性议题达成原则性的共识,会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我国代表团的主要活动及其成果
(一)学术交流
我国7名代表中有6人做了大会学术发言,即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吕荣森教授所作的“沙棘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和“国际间沙棘合作可行性研究”、正在芬兰土尔库大学学习的杨宝茹博士所作的“沙棘营养与生化研究”、中国科学院西北水保所李代琼教授所作的“干旱地区沙棘造林的抗旱生理研究”、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陶大力研究员所作的“沙棘营养生理研究”、水利部沙棘中心卢顺光副主任所作的“中国的沙棘开发方向”等国际沙棘界比较关注的专题,受到其它国家代表较高的评价。
(二)协调委员会会议
本次协调委员会会议的任务是落实1999年北京第四次会议的有关决议,重点是研究有关成立“国际沙棘协会”的一系列重要决定,比如,章程、组织机构设置、主要领导人选、秘书处东道国、协会的主要职能、会费等关键议题。为保证我国在国际沙棘舞台中的主角地位,使国际沙棘协会秘书处设在我国,协会主要领导由我国代表担任,会前,我部沙棘中心作了科学计划和精心安排,尤其是焦居仁司长代表我国作了积极的承诺。会议代表一致同意由中国代表担任国际沙棘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常设秘书处设在中国。应会议主席的要求,会议同时对北京国际沙棘协调委员会的组织和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这两个国际沙棘组织的讨论结果是:
1、关于国际沙棘研究培训中心
1995年,在中国等11个国家代表的倡议下,经我国水利部、外经贸部批准,在北京成立国际沙棘研究培训中心,同时设立了国际沙棘协调委员会,以便为“中心”开展工作提供参谋和咨询。该“中心”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交流、信息服务,并实施了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80万美圆的“中国沙棘开发”项目,使“中心”的机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但是,由于在机构设置上的不健全,一是无法使各个成员国的专家参与“中心”的建设;二是权力机构不明确。为此,本着精干、高效原则,本次会议决定在原来的国际沙棘协调委员会的基础上,推选组成其权力机构--“国际沙棘研究培训中心执行委员会”。新一届执行委员会主席仍然由中国水利部焦居仁司长出任,同时推选芬兰土尔库大学的HEIKKI KALLIO教授和国际山地论坛协调人TEJ PARTAP博士为副主席,以及加拿大防护林研究中心BILL SCHROEDER等5人为执行委员会委员(见附件2)。执行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中国水利部沙棘中心。
2、关于成立“国际沙棘协会”
“国际沙棘协会”是应1999年北京国际沙棘研讨会代表的倡议决定成立的一个有别于“国际沙棘中心”的国际性组织。其宗旨是广泛的团结世界上从事沙棘研究开发的各个国家、各个组织和个人,开展各种形式的沙棘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料和信息共享;定期举办各种会议和专家互访等。为此,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沙棘协调委员会第四次年会上决定成立上述组织,同时成立了10人组成的筹备委员会,国际沙棘中心秘书处接收委托起草了协会的“章程”,提交印度会议讨论通过。
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中,代表们就“国际沙棘协会”章程、组织和领导机构、主要职能、会员应交纳的会费等关键性议题进行了热烈而认真的讨论,最终达成原则性的共识。会议首先选举产生了由中国水利部沙棘中心邰源临主任等10人为成员的国际沙棘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在随后举行的第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上,推选出以中国水利部沙棘中心邰源临主任为主席、德国柏林大学J. MOERSEL教授等3人为副主席的国际沙棘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领导成员(见附件3),并决定常设秘书处设在中国水利部沙棘中心。同时授权秘书处负责与各有关国家联系,确定各国推荐一名代表组成协会的理事会。
会议的最后一个议题是确定下次会议的地点。巴基斯坦和德国均表示愿意于2003年举办国际沙棘协会第一次全体大会,经过与会代表的综合评议和表决,决定德国为会议的东道国。在完成各项任务后圆满结束。
(三)与其它国家的交流
在会议期间,我国代表克服了语言障碍,积极地与德国、芬兰、加拿大、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代表接触,交流探讨双边合作的可行性。初步确立了我国与芬兰在沙棘原料出口、与德国在沙棘果汁加工工艺与设备研制、利用我国政府援助向尼泊尔输出沙棘种植和初加工技术等合作意向。其中德国合作方决定于今年上半年派团来华进行项目前期考察。
三、体会与建议
(一)几点体会
1、国际沙棘开发形势
自1985年由我国和芬兰、前苏联等国家倡导开展国家沙棘交流与合作以来,世界上先后有十几个国家参与到国家沙棘开发的主流中来,沙棘研究和应用的领域涵盖了生物学、营养学、食品化学、医学、水土保持环境学、造林学等学科。综观世界各国的沙棘发展现状,出发点不同,研究水平各异。德国、芬兰、瑞典、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关注沙棘的经济开发价值,即如何提高沙棘的产量和品质,在沙棘育种和栽培技术、果园管理和采果机械、以及沙棘营养食品和果汁加工技术研究等方面居于领先地位;而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发展中国家,同时关注沙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在沙棘抗旱造林技术、根瘤固氮、沙棘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处于领先位置。我国自1985年以来,由政府出面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沙棘开发,目前已拥有丰富的天然沙棘种质资源和强大的沙棘研究和开发队伍,以及十多年来开发的市场和积累的丰富经验,与俄罗斯仍然在国际沙棘界倍受关注。
2、几个重点国家减少介绍
(1)俄罗斯:前苏联于1930年开始沙棘的育种研究,并于1940年建立世界上第一座沙棘加工厂,为此成立了“全苏沙棘委员会”。70多年来,共培育出40多个优良品种,被世界各国普遍引种。同时把沙棘应用于航天医学、军事医学等领域,积累了数以千计的科学论文。可惜的是,苏联解体后经济不断恶化,沙棘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一大批沙棘专家退休或转行,目前只有俄罗斯科学院等少数几个单位继续从事沙棘研究。
(2)德国:由于冷战时期“华沙组织”的联系,包括前东德在内德东欧国家均有国家级机构从事沙棘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其中以柏林大学从事沙棘油脂开发、NIG工程技术公司(设在MAGDEBURG)从事果汁加工工艺和设备研制为代表。
(3)印度:沙棘是印度西北部德天然植物,受我国西藏民族和藏医的影响,很久前当地居民就把沙棘用于薪材、动物饲料以及民间偏方。直到1990年,在国际山地中心(总部设在尼泊尔的加德满都)的组织下来中国考察访问后,印度德有关机构开始了系统研究开发。虽然印度起步晚,但是他们靠政府的积极支持,地方土地主的参与,加上英语交流能力的天然优势,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目前也已经涉及了各个研究和开发领域,并于本次会议中成立了有1000名会员的“印度沙棘协会”。由于印度国家以及印度人在国际中的能力和表现,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印度是我国的最大竞争国家,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3、国际间科技经济合作可行性
国际间沙棘科技经济合作是建立在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基础上的。已经成立的“国际沙棘研究培训中心”和“国际沙棘协会”无疑为这一合作架设了桥梁。总体而言,中国和俄罗斯仍然是目前各国开展国际沙棘合作的重要国家。中国拥有最丰富的种质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拥有最大的产品市场。而俄罗斯拥有可用于工业化种植园开发的一系列优良品种、沙棘产品深加工技术、一批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以及许多资料。芬兰、瑞典、德国、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国家拥有先进的工业加工技术和设备,有一定的市场,愿意利用中国的资源进行培育新品种,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开展产品贸易。而在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发展中国家间,希望通过技术转移、人员培训等进行合作,以便迅速赶超发达国家。
(二)几点建议
1、加强沙棘开发的组织领导
在经历短暂的起步阶段后,国际沙棘开发进展迅速,许多国家把沙棘种植和加工放到优先发展领域。特别是借鉴了俄罗斯、中国等沙棘开发的传统国家的知识和经验后,得以在较短时间内赶超先进水平。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良好的组织和协调,也正是我国各级政府的组织和支持,使得我们能够迅速地发展沙棘产业,并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国际领先位置。由于我国北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欠发达的经济水平,考虑到沙棘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经济植物资源,我国发展沙棘事业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当前良好的国际、国内形势为沙棘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加强对全国和国际沙棘开发的协调和领导,特别是强化水利部沙棘中心的职能,是实现全国沙棘开发整体跃进的基础,是巩固我国在国际沙棘舞台主导地位的保障。
2、加强开展国际间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国际间的科技经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沙棘开发也不例外。我国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俄罗斯拥有可用一系列优良品种,芬兰、瑞典、德国、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国家拥有先进的工业加工技术和设备。可以考虑与俄罗斯进行良种培育方面的合作;与西方国家在产品加工、市场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与其它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转移、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
3、深化国内沙棘研究开发工作
1980-1990年间,我国沙棘科学研究曾经历迅速开展时期,在各级政府支持和各行业部门的参与下,全国数千名科技人员从事沙棘研究的各个领域,发表科技论文6000多篇,论文数量仅次于前苏联。但是,从国家“八五”、“九五”以来,随着科研经费减少,科技人员的更替,科研水平呈下降趋势。从近5年的几次国际会议的学术交流情况看,我国在许多领域已经没有了优势,研究深度不够。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没有一定的经费支撑,尤其是没有“六五”、“七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许多研究工作没有深度。因此,尽快建立“全国沙棘研究基金”,吸引全国、乃至国际沙棘专家联合攻关,是实现我国沙棘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4、加紧做好“国际沙棘协会”机构注册和和秘书处的日常工作
因历史原因,1995年成立的国际沙棘研究培训中心是一个不规范的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对内与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是一套人员、两块牌子,在管理中有诸多不便。根据协会章程,新成立的“国际沙棘协会”将是一个自治的、非政府组织,当务之急是尽快在我国进行法人注册。我国作为东道国有义务、有责任为此做出一定的贡献,特别是在起步的第1-3年间,在经费、人员、设备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00一年三月
附件1: 中国沙棘代表团成员
焦居仁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
卢顺光 水利部沙棘中心副主任
吕荣森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员
李代琼 中科院西北水保所研究员
陶大力 中科院沈阳生态所研究员
解柱华 陕西省沙棘中心副主任
杨宝茹 芬兰土尔库大学在读博士生
附件2: 国际沙棘研究培训中心执委会组成名单
主 席: 焦居仁(中国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
副主席: HEIKKI KALLIO教授(芬兰土尔库大学)
TEJ PARTAP博士(国际山地论坛协调人)
委 员: BILL SCHROEDER(加拿大防护林研究中心研究员)
邰源临(中国水利部沙棘中心主任)
吕荣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员)
待定 (俄国)
卢顺光(中国水利部沙棘中心副主任)
秘书长: 卢顺光(兼)
秘书处仍然设在中国水利部沙棘中心。
附件3 国际沙棘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组成名单
主席: 邰源临(中国水利部沙棘中心主任)
副主席: J. MOERSEL博士(德国柏林大学教授)
V. KORTERIEMI先生(芬兰AROMTECH公司总经理)
NATALIA DEMIDOVA博士(俄罗斯)
常务理事:THOMAS LI博士(加拿大太平洋农业研究中心)
吕荣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员)
卢顺光(中国水利部沙棘中心副主任)
TEJ PARTAP博士(国际山地论坛协调人)
VIRENDRA SINGH博士(印度H. P.农业大学教授)
A. W. JASRA博士(巴基斯坦农业部干旱农业中心主任).
秘书长: 卢顺光(兼)
秘书处设在中国水利部沙棘中心。
理事名单由各国推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