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科学家指出:防治沙尘灾害关键在保护地表植被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人民日报北京4月11日讯  刚刚从沙源地科学考察归来的20多位科学家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北方有四个主要沙尘暴源区: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区、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带及草原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蒙陕宁长城沿线旱作农业区。减缓沙尘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特别是地表植被的保护。

    为进一步考察沙尘暴发源地生态环境现状,探索沙尘暴的成因、危害,探寻更科学更合理的沙尘暴防治措施,国家环保总局和中科院首次联合组织了“探索沙尘暴”科学考察活动。来自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20多位科学家,分东、西两线,深入荒漠、戈壁,累计行程7000多公里,进行了历时18天的深入考察,并完成了科考报告。

    沙尘暴发源地是如何形成的?专家分析说,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和贺兰山以西受大陆性气候控制,常年缺少降雨,沙漠化的因素和表现形式主要是中上游水资源调配不当,下游农耕地因缺水撂荒或在沙漠与绿洲过渡带盲目开垦引起,或草场因地表水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天然植被死亡,风蚀量增大。东部地区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农牧交错带,冬春干旱季节,由滥垦、草场严重超载过牧而退化、樵采引起,以农耕地土壤沙化、砾质化、灌丛沙地化为主要形式。北京的扬沙和浮尘则主要来自永定、潮白、御栖河等冲积扇平原的沙土沉积,建筑工地弃尘也是一个重要的来源。外来的沙尘主要以浮尘和弱沙尘暴形式进入市区,主要来自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区和草原牧区。

    科学家们指出,由于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减缓沙尘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与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并重”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针,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停止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生产活动,杜绝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的形式主义。

(赵永新  潘开亮)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