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特点和目标(佟伟力)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2001年6月28日
今年6月2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下简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10周年。10年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抓紧抓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预防监督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全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巨大成绩
10年来,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迅速发展。国家大幅度增加了水土保持投入,全面加快了以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步伐。目前,开展了全国370个生态县建设,水土保持国债项目在820个县的1600多条小流域实施。水利基建、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支农等项目的投入都有较大幅度增加。1999年水利部和财政部还联合启动了“十百千”(10个城市,100个县,1000条小流域)示范工程,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168万km2、810个县范围内,开展了2万多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998年和1999年连续两年治理突破5万km2,创历史最高水平。现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速度比过去大大加快,治理标准、质量和效益都有较大提高。为了防治和减轻风沙危害,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试点示范工程准备近期开始实施。
在实施重点治理的地区,水土流失明显减轻,生态系统大为改观,群众生活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地方经济有较大发展。如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从1991年到去年底,共治理水土流失57万km2,治理区大于25°的陡坡耕地有70%实现了退耕还林还草,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228%上升到411%,年均土壤侵蚀量减少18亿t,每公顷土地每年产值增加约900元。黄河流域10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已初步治理了18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林草覆盖率增加,水土保持坝系初具规模,区域生态系统有较大改善,每年减少入黄泥沙3亿t,涌现出陕北延安、榆林,甘肃定西,山西吕梁等一批成功典型。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各地坚持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预防监督和严格执法,坚决遏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目前全国基本健全了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全国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0多个地(市)、1500多个县(市、区)建立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机构,有专、兼职执法人员64万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依法划分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并向社会进行了公告。全国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逐步健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初步形成,在100万km2的范围内实施了预防保护,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控制。
二、水土保持工作的显著特点
10年来,各地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工作积累了很多好做法和好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健全水土保持机构,增加投入,真抓实干,切实把水土保持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并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落实责任。
二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实行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生物和农技三大措施优化配置,实施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三是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与治穷致富相结合。坚持节约保护、有效利用、合理开发水土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很多地方做到了治理一方水土,改善一方环境,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
四是在户包治理的基础上,大力推行租赁、股份合作、拍卖“四荒”使用权等多种形式的治理责任制。目前,全国累计已有784万户农民、下岗职工、企业家等购买、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开发“四荒”资源,已经治理1113万km2,仅1999年投入的资金就达10亿多元。
五是不断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治理水平。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中,大力推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应用3S(GIS、GPS、RS)技术进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取得了重要成果。近年来注重科学规划,引进实用技术,加强科学管理和示范基地建设和推广,提高治理效益。
三、确立建设秀美山川的长远目标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的客观要求,水利部明确了新时期水土保持的发展思路:即以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以治理水土流失为核心,以退耕还林(草)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实行分区防治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突出保护。依靠深化改革,实行机制创新。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做好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为西部大开发和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系统。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水利部制定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目标是:近期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km2,到2010年使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坚决控制住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中期到2030年,继续保持较高的治理速度,使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5%以上,重点治理区的生态系统有明显的改观。远期到2050年,全国建立起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全国水土流失地区基本治理一遍,大部分地方实现山川秀美。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入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努力工作,开拓进取,在新世纪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作者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