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水保人员和农民都说好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调查
 
记者  董纪新
 
  位于晋陕蒙接壤地区的砒砂岩区,面积3.2万平方公里,仅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的7.1%,但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达3.5亿吨,其中粗沙约2.8亿吨,是黄土高原的剧烈侵蚀中心和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也是黄河多沙、粗沙的主要来源区。砒砂岩是砂砾类钙质粗骨土和泥页岩类钙质粗骨土的俗称,它结构松散,易受冻融侵蚀,一般每年剥蚀5—10厘米,水土流失剧烈,侵蚀模数达每平方公里2万吨,严重地区可达每平方公里4万吨。由于砒砂岩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贫瘠,牧草地退化,极大地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为改变砒砂岩区的生态环境,减少入黄泥沙量,加快当地群众致富步伐,国家于1998年正式实施了“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治理范围包括山西省的岢岚、五寨、河曲、偏关4个县,陕西省的府谷、榆林(现为榆林市的榆阳区)两个县和内蒙古的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达拉特旗、东胜市。治理面积2万平方公里。该项目建设计划用13年(1998年—2010年)时间,新建沙棘林3000万亩,治理砒砂岩区水土流失面积2万平方公里。项目完成后,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1.7亿吨,其中粗沙1.4亿吨,同时使项目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日前,记者就该项目的实施情况采访了五寨、偏关、府谷、榆阳、准格尔旗和东胜市。
    管理体制顺,中间环节少
    在采访中,项目区内各县都对该项目的管理体制深表赞成,认为它环节少,效率高,能抓出实效。据了解,为确保“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了“国家+企业+农户”的管理体制。其主要做法是: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作为沙棘种植项目的法人(甲方),与项目区内的沙棘种植县水保局(乙方),签订种植合同,划拨种植经费、无偿提供沙棘苗、组织验收;乙方再与沙棘种植户(丙方)签订种植合同,将种植任务按沙棘中心的要求和标准,落实到地块,并组织农户种植沙棘。
    为保证沙棘种植的成活率,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还从项目区内水保局的上级单位为各县聘请1—2名监理员。他们的具体任务是:参与沙棘种植规划;种植时,深入到乡村和农户中,巡回检查,保证栽种质量;给种植农户上技术课。
    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
    “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的另一个特点是,该项目将沙棘种植与农民的经济收益紧密结合起来,种植户不但有眼前效益,还能得到长远的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植沙棘的积极性。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县水保局根据种植沙棘的农民户数、种植亩数,逐个在当地银行为种植户开设银行账户。水利部沙棘中心验收合格后,将资金直接打入银行账户。之后,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和各县水保局统一结算,并在农户存折上签字,农民便可凭存折提取现金了。
  为加强沙棘栽种后的后期管理,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根据人工栽种的沙棘3—4年后便为成树,不易死亡的特性,规定:沙棘栽种后4年内,每年都要验收,成活率要保持在80%以上,一旦成活率下降,农户要补种。4年后,验收合格,农民可得到4年的管护费。
  采访中,不少水保人员和农民说,别看农民从栽种沙棘上得到的直接收益并不大,每亩只有十几块钱,每亩1元的管护费还要等到4年后验收合格才能拿到,可这钱却是直接发到农民手上的。有的水保人员还算了这样一笔账,由于砒砂岩地区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种一亩地也打不了多少粮食,而一个劳力栽种十几亩、二十亩沙棘,就能挣到二三百元,可以买五六袋面粉。这对生活贫困的农民来说?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好大的生活问题。农民的积极性怎能不高呢?而沙棘果、沙棘叶既可用作药品和饮料的原料,又可用于饲养家畜,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料。因此,不少有眼光的农民,或独户,或联户承包下几百亩、上千亩的荒沟、荒坡大力发展沙棘种植。据统计,项目实施3年来,有5万多农民参加了沙棘种植。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