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水土保持是建立中小河流防洪体系的有效途径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曲钦溥 韩云霞)
2001年8月28日
[关键词]水土保持;抗洪减灾;防洪体系建设
[摘 要]山区河流治理要因河设防、因害设防,把山区作为河流治理的整体,层层拦蓄,改善来水来沙条件,建立水土保持型防洪体系。加强水土保持是建立山区中小河流防洪体系的有效途径,应提高中小河流水土流失治理标准。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0941(2000)02-0012-02
辽宁省防洪体系建设遵照蓄、滞、泄相结合,点、线、面统筹规划的原则,现已初具规模,在历次抗洪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山区中小河流在防洪体系建设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辽宁省山区中小河网密布,有大小河流5000多条,河流所流经的山区,暴雨集中且频繁,洪水期大量河水涌入河道,造成大量险工险段;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抬高河床,降低了河流泄洪能力。因此,山区中小河流治理不仅要因河设防、因害设防,而且还要把山区作为河流治理的整体,按层层拦、步步蓄的原则防治水土流失,改善河流来水来沙条件,遏制河流恶性发展,建立水土保持型防洪体系。
1 辽宁水土流失概况及危害
1.1 概况
辽宁省属水土流失严重省份,全省总土地面积14.57万km2,其中有林地面积52410km2,草地面积31517km2,果木面积3147km2。全省水土流失面积5.116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5.11%,分布在5000多条小流域中,年均土壤侵蚀模数2088t/km2,严重地区达4600t/km2。全省暴雨集中在7~9三个月,此阶段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雨强偏大,短暴型雨多于长普型。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植被破坏严重,全省平均森林覆被率仅32.5%,辽西地区偏低,加上人类活动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造成边治理边破坏的恶性循环。
1.2 水土流失对山区河流的危害
1.2.1 山区径流系数增大,汇流时间缩短,洪水暴涨暴落
东洲河是辽宁东部山区的一条小型河流,河长40.12km,河道比降0.57%,流域面积526km2,1995年7月29日5时至14时(“95.07.29”大水),流域内普降暴雨,救兵站9h降雨273mm,东洲河水文站29日8时相对水位4.09m,流量125m3/s,13时36分相对水位10.44m,流量4170m3/s,洪峰达到最大值,以后水位开始回落,22时30分测得相对水位5.40m,流量500m3/s。降雨历时9h,降雨3h后水位上涨,8h洪峰达到最大值,9h后洪峰消退,洪峰历时14h30min。由于该流域森林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森林涵养水源及保土的功能下降,致使洪水峰高流急,来势凶猛,猝不及防,结果造成东洲河经济损失869亿元,其中农业损失3.49亿元,工业损失5.2亿元。
1.2.2 上游河道冲刷强烈,下游淤积严重
1985、1991、1994、1995年,暴雨多次袭击辽宁东部山区,使河道发生强烈变化,清河、寇河、柴河、凡河等上游河段遭到强烈冲刷下切,最大冲刷深度超过3m,洪水挟带大量石、沙、泥混合体沿河推移,在下游河段形成分级堆积,大粒径的石块堆满河道,最大淤积厚度达1.1m。
1.2.3 河床抬高,河道扩宽,主流无束
凤城市和宽甸县共有大小河流2943条,这些河流比新中国建立初期普遍淤高1.5m以上,河床高出两岸耕地,河水经常漫滩,致使这一区域的两岸耕地减少1454hm2。
岫岩县河道多年的淤积量达419万m3,淤积导致水面扩宽、水深变浅,新中国建立初期河道行洪面积94km2,到80年代后期,河道行洪面积增加到124.67km2,增大了30.67km2。据史料记载,百年前船只可从海口直驶至岫岩县镇,如今船只早已不能入境。
大量泥沙淤积河道、堵塞河流主槽,支流汇入处溪口滩挤流路,洪水期间水流险恶,横冲直撞,冲毁大量工程设施。1994、1995年汛期洪水过后,清河、寇河、碾盘河、柴河、苏子河等沿河的水利工程、桥涵、公路、通讯电力线路遭到严重破坏,新宾县全县566km堤防被冲毁521km,占堤防总数的92%。90年代以来,中小河流漫堤决口数占堤防决口总数的95%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总损失的75%以上。由此可见,中小河流水患灾害已成为辽宁省洪涝灾害的主体,亟待从根本上进行有效的治理。
2 加强水土保持是建立山区中小河流防洪体系的有效途径
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各地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既加强山区水土保持又大力开展河道整治,收到了显著效果。
天竺山流域位于凌源市西部,属大凌河流域,总面积104.5km2,水土流失面积87.27km2,年土壤侵蚀模数2500t/km2,经多年治理,流域内形成了多层次的防护体系。1984年以前,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97km2,占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63%。1984年8月10日降雨175mm,流域内基本不产流、不输沙,据测算,这次降雨洪水总量由1211万m3减少到424.4万m3,调节径流能力达64.9%,35km河道、28km堤防无一处损坏。
蟒涧河小流域位于海城市东南部,面积20.5km2。该流域面积小,径流调节能力低,1975年汛期一次降雨106mm河水即泛滥成灾。后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都发挥了较大的蓄水拦沙作用,能抗御较大的暴雨袭击。1985年7月20日降暴雨256mm,河水没有漫滩,计算洪峰流量为357m3/s,实测洪峰流量为168m3/s,削减洪峰效益达52.9%。
上高家沟小流域位于义县留龙沟,属大凌河流域,面积15.74km2,经综合治理,年减少径流流失105万m3,年减少泥沙流失1.72万m3,减少的泥沙流失量占治理前泥沙流失量的75%,流域年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000t/km2下降到500t/km2,削减10年一遇洪峰流量效益达61%。流域径流状态的改变,使河流发生了很大变化,水质由浑变清,流态由急变缓,河道由宽变窄。
加强山区水土保持是防洪体系建设的根本途径。河流作为流域的组成部分,其演变特征取决于流域状况,流域内森林植被好,降雨时雨滴不能直接冲刷土壤,削弱了径流对泥沙的冲刷,改善了流域产流、汇流条件,使流域径流系数减小,汇流时间延长,从而改变了河流来水来沙过程和水沙来量,洪水由暴涨暴落、强烈冲刷变成缓涨缓落、冲刷减小。
3 问题与讨论
(1)辽宁省是中小河流分布密集的省份,本省防洪体系建设应结合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来开展。目前提高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是全省防洪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水利部门应积极组织人力、财力、物力,集中、分片下大力气治理。只有抓住这一关键环节,才能把辽宁省的防洪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2)应提高中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标准和治理速度,严禁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发生,应治一块、护一块、保一块,切实做到水不下山,沙不入河。
作者简介:曲钦溥(1942-),男,辽宁沈阳人,辽宁省河务局工程师,从事河道治理。
作者单位:辽宁省水利厅河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