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丹江口库区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改造传统产业改善生态环境
 
涂祖荫 2002-01-11 17:39:21
 
水利部工程管理培训中心  涂祖荫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实施,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了上至领导、下至供水沿线群众十分关注的焦点。
  当前库区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土流失问题;治理城市污水和造纸厂废水污染、保护水库水质问题;坚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并重、建立汉江上游水源保护区问题;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清水北调?是实行综合治理、污染协防,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对污染大户造纸厂的制浆废液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还是明治暗排、以罚代治?生态环境建设是实行产业化、走良性循环的道路,还是实行“单打一”、各自为政,重蹈以往“都管都不管”的老路?
  对于上述思路的正确选择与实施,不仅关系到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关系到京、津、华北通水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怎么才能加快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呢?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导向,结合库区农民贫困的现状,把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同县域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创办浆纸生态产业,实现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化,将丹江口水库流域建成“全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示范区”,不啻是实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永续利用、保持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的一条创新思路。
  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实施,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刻不容缓。
  丹江口库区地跨两省(湖北、河南)、三县(湖北郧县、郧西、河南淅川)、一市(湖北丹江口)。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建库几十年来,库区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坏和威胁。
  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曾投入大量资金治理工业污水,关停对水库有污染的企业,同时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防治水土流失工程,但是库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最根本的因素之一就是缺乏一个有利于库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运行监督机制。
  长期以来,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基本上是“单打一”“各自为政”。林业部门主管造林营林和退耕还林,环保部门主管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防治,水利部门主管水政水资源和水事纠纷,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80年代中期,水利部曾拨专款,由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牵头,组织湖北、河南两省有关部门成立专班负责库区的绿化和水产工作,库区生态环境从此初见成效。然而,由于运行机制“老一套”,绿化资金“撒胡椒面”,水产养殖各地“竭泽而渔”,因而好景不长,管理依旧流于形式。
  在治理工业污水方面,有关部门往往过于强调“关停”,忽视治理,或以罚代治,以情代法,因而污染源屡禁不止,水库水质存在着严重的隐患。
  面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实施的实际,汉江上游及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护任务十分繁重。
  二、实施十堰(丹江口库区)——武汉(新洲区)跨区域联合重组优势互补战略,推进库区生态环境产业化建设。
  汉江上中游的小造纸厂大多分布在丹江口水库流域。这些小造纸厂普遍采用碱法造纸,造成的危害虽然不像一些“小煤窑”发生瓦斯爆炸那样易造成窑毁人亡,但却是“慢性杀手”,无时不在损害人民的健康。有什么办法使这类小造纸厂既能走上清洁生产的道路,又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呢?
  经专家多方考察论证,认为必须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摒弃传统制浆方法,建立新的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即是“分散制浆,集中造纸,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具体说来,“分散制浆”就是将分散在水库流域的小造纸厂稍加改造,采用中性亚铵法制浆,生产造纸中间产品——浆板。“集中造纸”就是将各造纸厂生产的浆板集中起来,运用现代先进设备生产中高档纸品。这样,既减少了造纸原料的运输量,又有利于小造纸厂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调整浆纸产业结构。制浆造纸产业是一种典型的规模效益型产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芬兰此行业十分发达,单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2400吨/日以上。而我国多为年生产能力5000吨以下的小造纸厂,技术装备水平落后。
  目前,湖北省拟引进西班牙援助发展基金FAD和法国水处理技术,选择在长江干流的武汉新洲区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年产30万吨中高档纸品生产基地,并以此为“大本营”,与丹江口水库流域的造纸厂进行跨区域联合重组,实行集约化生产,使长江腹地第一港——武汉阳逻成为湖北省最大的浆纸出口集散地。
  三、创办浆纸生态产业是实现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化的最佳途径。
  1.因地制宜发展龙须草,建立百万亩龙须草生产基地。龙须草是造纸工业的上等原料,纤维长,质量好,又是生产农用薄膜的主要原料。据初步统计,十堰市所辖库区三县一市龙须草种植面积近50万亩,由于管理粗放,广种薄收,年产龙须草不足6万吨。本着“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未来五年计划在原有龙须草面积基础上再扩大一倍,即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力争年产量突破30万吨。
  丹江口水库流域发展龙须草,既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防治水土流失,又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2.改造传统碱法造纸企业,建立制浆废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根据丹江口水库流域龙须草资源优势,运用中性亚铵法制浆造纸新技术,首先改造一家传统的碱法造纸企业,生产龙须草本色浆板,并以此为示范基地,逐步兼并改造水库流域的其他造纸企业,就地分散制浆,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年产15万吨浆板的能力。其制浆黑液经过生物发酵等处理方法分别制成8万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和8万吨反刍动物育肥饲料。
  3.修复农田水利灌溉渠网,建立20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丹江口水库流域的小造纸厂大多分布于乡镇,就近利用周围的农田水利灌溉渠网,将制浆废液无偿给当地农民施用于农田、果园和菜地,既帮助农民节省了化肥投入,又有利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从而为发展绿色产业、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4.采取“集中繁殖、分散喂养”模式,建立国家级养牛养羊示范基地。中性亚铵法制浆造纸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含有大量的蛋白氮、多种氨基酸、钙、磷、硫等动物所需营养素,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出的牛羊反刍动物育肥饲料牞通过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抽样检验牞不含有毒物质牞可替代豆饼和玉米牞对反刍动物的生长有明显的效果。在丹江口水库流域各市县大力发展牛羊养殖业,力争总规模达到30万头,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良种繁殖场,集中繁殖良种,分散到户喂养,统一对外经营,从而建立名副其实的国家级养牛养羊示范基地。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