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水利部副部长 陈雷
(2002年1月21日)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专家,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水利部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顾浩主任把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工作的过程和背景情况向大家做了介绍,这是广大水土保持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取得的重大调查成果,为国家宏观决策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定期向全社会及时公告水土流失状况,是水利部的一项重要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现公布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
一、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
(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
(二)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
从这次遥感调查的成果看,我国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类型多、流失强度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不仅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还有冻融侵蚀、重力侵蚀。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各有特点。调查成果表明,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云、贵、川、渝、鄂和黄河中游地区的晋、陕、蒙、甘、宁。
二是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由东向西递增。东部地区水蚀面积9万平方公里,中部地区水蚀面积49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水蚀面积107万平方公里。
三是西北地区是我国受风力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区)。
四是水蚀风蚀交错区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和新疆农牧交错地带。
二、水土流失动态及原因分析
为了解全国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趋势,将本次遥感调查成果同1990年第一次全国遥感调查成果进行初步比较,呈现以下变化趋势:
一是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在减少。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由367万平方公里,下降到356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1万平方公里。
二是全国水蚀面积减少,强度下降。全国水蚀面积由179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65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水蚀(强度等级以上)由38万平方公里,下降到26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2万平方公里。
三是东、中、西部水蚀面积增减幅度不同。东部10个省(区、市)水蚀面积由13万平方公里,下降到9万平方公里,减少了4万平方公里,减少29个百分点。中部10省(区、市)水蚀面积由62万平方公里,下降到49 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3万平方公里,减少22个百分点。西部12省(区、市)水蚀面积由10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07万平方公里,增加了3万平方公里,增加3个百分点。
四是风蚀面积略有增加。全国风蚀面积由188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91万平方公里,增加了3万平方公里,增加1.6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风蚀面积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这次遥感调查成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预防监督工作得到加强,有效地控制了人为水土流失,特别是多年来开展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局部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明显好转。在黄河中游地区建成治沟骨干工程1200多座,淤地坝10万座,塘坝、涝池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300多万处。兴建基本农田8900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灌、草1.68亿亩。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减少入黄泥沙3亿吨左右,减沙效果十分明显。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十年综合治理6万平方公里,治理区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80%退耕还林还草,坡耕地减少37%,平均水土流失量减少1.8亿吨。以云南省楚雄州10个县为例,其中9个县实施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全部减少,全州减少4877平方公里,减少了15.2%;1个县由于未开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了2.7%。国家在四川东部地区开展了60个县的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强度降低。如遂宁市水土流失面积由1987年的68.9%下降到此次调查的56.6%,减少了12.3%;同时严重水土流失面积由52.6%下降到5%。江西省兴国县水土流失面积从1982年到此次调查期间,减少了44.2%。
从遥感调查的成果来看,我国西部一些地区水蚀和风蚀面积有所扩展。一是西部地区植被稀疏,降雨量偏少,导致一些流域水量减少,人工种植的林草成活率不高和原生植被枯死,加剧了风蚀程度。二是草地严重过牧,造成沙化、退化和碱化,加剧了风蚀程度;乱砍滥伐、乱垦滥挖;内陆河流域不合理的开发,破坏原生植被;以及一些开发建设项目忽视水土保持,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三、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这次遥感调查成果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西部地区,特别是大江大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按照现在的防治速度,全国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有近200万平方公里左右,需要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才能得到初步治理。因此,必须充分认识防治水土流失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十五”期间水利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部署,以这次调查成果为基础,划定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实行分区防治,分类指导,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一是对水土流失轻微、植被覆盖度较高,存在潜在水土流失危险的重点预防保护区,要建立健全管护机构,制定法规制度,切实保护好现有植被。同时要大力推行封山禁牧、舍饲养畜、草场封育轮牧,实施大面积保护等措施。
二是对开发建设项目比较集中的区域,要按照《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实施重点监督管理,加强执法检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开发建设项目必须依法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贯彻执行“三同时”制度,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有效遏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
三是对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重点治理区,要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坚持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三大措施因地制宜、科学配置;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统筹兼顾。同时,要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在水力侵蚀区要实施集中连片和规模治理,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在风力侵蚀区,重点治理水蚀风蚀交错区,要依据当地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在沙漠边缘地区以草、灌为主,构筑防沙屏障,建设防风固沙林网;在草原区要以草定畜,加强围栏和人工草地建设,实行轮封轮牧,推广舍饲养畜,防治草原“三化”。在内陆河流域,要合理安排生态用水,恢复绿洲生态。
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当好政府的参谋,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作,针对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采取得力措施,特别要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责任,注重实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要进一步加大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深化水土保持改革,坚持国家、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各位专家、朋友们,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汪恕诚部长向长期关心、支持水利事业的新闻单位的朋友们致以节日的良好祝愿,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