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沙漠保持原貌就是环保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还是在1989年,法国“巴黎——北京”伊塔拉老式汽车拉力赛的比赛进入中国境内的新疆时,一天全体参赛人员和工作人员在一片沙漠上露营。次日离开前,平时显得大大咧咧的外国人连地面上的一张面巾都捡起来带走,地面上不留任何垃圾。用他们的话说:环保——让沙漠保持原貌。
让沙漠保持原貌也是环保?这对于当时的国内人来说多少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在人们传统的认识中,除了绿化沙漠属环保外,保持沙漠的原貌不就等于放弃对沙漠的治理吗?然而,当我系统接触到“HSE”后,才发现让沙漠保持原貌之说在现阶段的确是促进环保的一种手段。
那是1993年,当中国宣布通过招标方式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后,一批外国公司先后中标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一些勘探区块,而中国数支曾在塔里木作业的勘探队又通过反承包的形式承揽了外国公司中标区块的勘探任务。按照国内的勘探惯例,合同到手后就可以作业生产,以求早日完成任务。而外国公司却不急于开工,而是先进行“HSE”培训。HSE是“健康、安全、环保”的英文缩写,其实这些内容过去在国内也没少讲,但如何落到实处,却缺少可操作性。对于在塔里木盆地沙漠里工作、生活了十余年的中国勘探队员,深知沙漠里的险恶,正如古人描述的:“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者遗骸以记之。”正因如此,队员们似乎对遗留在沙漠里的垃圾情有独钟,因为不知有多少队员正是在迷失方位的过程中通过对垃圾的辨别“迷途知返”,以至把垃圾比作“路标”。偏偏外国公司的HSE监督要求勘探队员在作业后尽可能保持沙漠的原貌,甚至要求“当我们离开这里时,环境依旧就像我们没有来过”。对于各类遗留废弃物,HSE监督要求各勘探队成立一个环保小组,专门清理工地和营地里的各类垃圾,然后用特制的火炉焚烧后深埋地下。无法焚烧的如废金属或碎玻璃等,则要专门派车运到沙漠外的废品回收点。即使对人工地震时炸出的坑,也要求用沙子填平,以求恢复地表的原貌。
让沙漠保持原貌的环保内容远不止这些。比如过去修车,修理工用汽油洗完零件,习惯于随手泼掉油污,但是按照HSE操作规程,这种做法是绝对禁止的。还有修理工在车底下工作时,满身油污钻来爬去那才叫卖劲呢!而HSE操作规程却要求在沙地上铺一块塑料布,以防油污渗入黄沙。一次一辆沙漠油罐车发生漏油,在鉴定事故的等级时,HSE监督竟认为“这比翻车要严重得多”!开始,勘探队员尽管有些情不自愿,但有合同约束,又不得不去做,甚至糊弄着去做。比如掩埋焚烧后的垃圾,按规定深度要在两米以下,有的队员觉得没必要,只埋一米深,结果待一场大风后露出地表,不得不返工重新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有关环保知识的灌输,使队员们认识到在沙漠里勘探石油不比植树,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对能源的开发,又是对环境的破坏,而要减少破坏,就要尽最大努力保持环境的原貌。认识提高了,行动就自觉了。如今在沙漠里,再也见不到勘探队作业后留下的各类垃圾,倒是勘探队员希望越来越多热衷探险旅游者,在走出沙漠时,不要把垃圾永远地留在沙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