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一个环保志愿者的“绿色”生活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一个成功的商人,偶然接触到环保事业,便为之全力以赴甚至出生入死,历经磨难而不悔
  
  回到借来的办公室,陈鲁铺开一张前几天带领孩子们制作的再生纸,写下了“人其恒心,必有天助”几个大字,这个45岁的男子汉落泪了。
 
    这是2001年的最后一天。陈鲁拿到了盼望已久的那纸批文,济南市环保局表示支持他创办“走进自然”环保志愿者协会,他已经为此奔波了近三年。
 
    【机缘】
 
    1998年的陈鲁还是济南建材市场里的一名商人,进进出出开着一辆当时济南马路上还很少见的奔驰560,风光得很。
 
    钱是不愁了,可挣钱的过程让他觉得身心俱疲。一次要账时,业主的会计对他百般刁难,长期积累的厌倦一下子暴发出来,生性倔强的陈鲁赌上了气:我陈鲁不是在乎这几个钱的人,不是钻进钱眼的人,我花钱给你们看看!
 
    当时流行驾车环游,澳门回归之类的大事都是环游的主题,陈鲁选择的主题是环保,买了100尺用来签名的白布,印了一些传单,就上路了。
 
    其实他当时对环保所知甚少。但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偶然的动机,成了改变他生活目标的机缘。
 
    行万里路,读百卷书,17个省市区跑下来,陈鲁对环保入了迷。转过年来,他二次驾车出省。这一次,车上多了他的妻子。孤零零的一辆车行进在云贵高原狭窄逼仄的山路上,陈鲁夫妇好几次险些连车带人坠入山崖。还有一次遇上了一群劫匪,狭路相逢,当时陈鲁心里也慌,他硬着头皮作起了环保宣传,告诉对方,自己是做环保宣传的,是给子孙后代办好事的,想不到那些劫匪听了,什么话也没再说就退了。
 
    死亡线上走过几回的陈鲁对世界的看法跟以前不一样了,对环保的感情也不一样了。时至今日,回忆起这段经历的时候,他调侃说:“这都是因为我宣传环保,老天爷才帮我的呀。”
 
    再回到济南时,他放弃了建材生意,冲动的商人变成了执着的职业环保者。陈鲁觉得干这行值。
 
    【奔走】
 
    陈鲁要办一个环保志愿者协会,类似的组织,我省还一家都没有。陈鲁说:“民间环保组织的存在,表明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我一个人即使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环保上,也不如每个人都投入一部分效果好,况且环保本来就是大家努力、大家受益的事。”
 
    筹备处设在济南市锦缠街小学里。学校的校长是个环保的热心人,无偿借给陈鲁一间办公室。每天早上,陈鲁像上班一样准时来到这里,天黑才走。上网下载资料,给小学生编写环保教材,制订活动计划,日程安排得满满的。
 
    跟别的学校不太一样,这所小学的每个班级都设了环保委员,陈鲁是他们的义务环保老师。每周五的下午,照例是这些环保委员到“陈老师”这里上环保课的时间。陈鲁“化缘”化来了几十把小椅子,上课时屋里满满当当要坐30来个孩子。每逢周末,陈鲁带孩子们进行户外环保活动,内容很丰富:收集废品,制作再生纸,分发环保布袋,还有环保调查。最近,他们正进行关于济南工商河排污的调查。从每个排污口都接了污水,然后拿到山东大学环境学院进行化验。调查是徒步进行的,一周只能完成几个排污口的取样。每调查完一处,陈鲁就仔细地在地图上标一个红色的“×”,U型的工商河眼看就要标到尽头了。
 
    停了生意,不再有收入,也没有一分钱的报酬,每次搞活动还要不停地往外掏钱,而这钱全部来自以前的积蓄。十几万块钱就这样一点点花掉了,但陈鲁并不在意,让他头疼的是协会的筹备迟迟没有着落。
 
    一个商人成了环保志愿者,这样的变化让很多人不理解,筹备过程中就有人拦住他,斥问:“一个个体户办什么环保协会,你懂环保吗?”然后就出题考他。此时的陈鲁早已不是以前的门外汉,可对答如流后,依然是一顿劈头盖脸的奚落。陈鲁有过经商的经历,对那些联络感情、运作操持的做法也曾经是驾轻就熟的,但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只想靠诚心来赢得支持,他说:“你今天熊我,我明天还来。你总不能老是没好脸色吧?等你气消了,我接着说,接着申请。”
 
    【执着】
 
    走进陈鲁的办公室,黑板上留着上一次上课时的板书:“第三章 生态与保护”。陈鲁不好意思地说:“没有现成的教材,我自己编的。”
 
    我说:“怎么没有?我在环保部门见过这类环保读物。”
 
    没想到这句话点中了陈鲁的心事,他说:“这些信息到不了我们这里啊。”陈鲁现在是职业环保者,但不是专业环保者。在某些人看来,从事环保工作只是政府及环保专业人员的事,业内的信息自然不会传递给“闲杂人等”。
 
    这一阵儿,陈鲁又在申报“地球奖”的问题上受阻,有关部门就是不给他往上报。
 
    我问陈鲁:“为环保你放弃了那么多,这些奖项对你来说难道还很重要吗?”
 
    陈鲁说:“我需要社会的认可。你不知道,这些年我给孩子们上课、带着孩子们外出搞调查,背后有多少人指手划脚,甚至有人说我是误人子弟。奖本身的荣誉并不重要,但它代表了社会的一种认可。奖多了,开展工作会顺利些吧。”
 
    在这种压力下,投来的每一个理解的目光对陈鲁来说都非常宝贵。年前他们开展了一次捐种“环保小卫士”希望林活动。天桥区的每个同学回收2元钱废品,在南部山区捐种10万株生态树。那一天,陈鲁开着车去学校收孩子们交来的废品,站在车上,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伸向车厢的手臂,陈鲁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纯洁的心,他忍不住落泪了。
 
    他说:“每个人出一点儿力,就可以汇聚成这么大的力量,搞环保不会一直孤独的。我还想对你说,这些年媒体给了我很多关注,但每次报道都只写我,没有这些孩子,我心里很不安,觉得对不住他们。还有山东大学环境学院的老师们,我们采集的污水等拿去化验,本来那费用挺高的,但鉴于我们的经费有限,他们每次都免费化验。”
 
    让陈鲁感受到压力的,还有经济。钱多的时候搞环保不觉得什么,顶多是搭些时间。但经过两年多坐吃山空的日子,钱也终于成了问题。夫妻两个如今一个月的生活费控制在二三百元。八九十公斤的体重,有时一包牛奶就是陈鲁的晚餐。
 
    还是做生意时,陈鲁投资在一个高档住宅区买了一套期房,现在终于可以搬进去了,他们打算用做建材生意时剩的一些瓷砖贴一贴就算了,家具全是以前的旧物,夫妻俩在家设计了半天,这里锯掉一块,那里压块树纹纸。陈鲁打算把现住的这套卖掉,“车还不能卖,协会搞起来,更离不了车。”陈鲁的妻子是不平凡的,有她的支持,陈鲁才做成了这么多的事情。夫妻俩这几天正在筹划着,由妻子去开一家打字复印部,“能把生活费挣出来就行了”。
 
    我问陈鲁:“人们都说,档次高了下不来。经历了富足的日子,你甘心过一种清贫的生活吗?”
 
    陈鲁说:“正因为我过过好日子,所以我特别不在乎这些。现在我把生活标准已经降得很低了,而且我并不觉得苦。别人不理解,我也不解释了,只想着把事情做好,用行动来证明一切。”
 
    采访结束的时候,陈鲁执意要开车送我回报社。此时,他那辆桑塔纳已停在院子里好几天没动窝了,拥有大小两辆汽车的陈鲁平时外出都是骑自行车,他说每月的油钱得控制在50—100元。
 
    我最后问陈鲁:“假如最终志愿者协会就是没批下来,你会去干什么?”
 
    陈鲁说:“我去山里拍猴子的生活,肯定还是做跟环保有关的事。”
 
    陈鲁出生在云南一个叫马关的地方,从小在大山里长大。在陈鲁的描述里,那里植被茂密,山清水秀,是童年的伊甸园,也是成年梦里的香格里拉。(魏震)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